信念创造奇迹。有人惊叹: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还是神?
你能想象一个师,担起后卫掩护中央红军数万人的重任?
湘江战役中,6000名闽西子弟组成的“绝命后卫师”红三十四师为掩护主力红军突围,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接到作战任务,这些贫苦的青年农民士气旺盛。没有人知道命令下达的那一刻他们是否意识到,这或是永别。
中央红军部队离他们远去,敌人从各方向包围而来,红三十四师孤立无援——
寻找敌人薄弱的地方突围出去,到湘南发展游击战争;
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这就是将士的宣言。胸怀信念,他们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搏斗,他们的壮举气吞山河。
6月16日,在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长窠头村,钟宜龙老人在松毛岭战斗无名烈士墓前介绍松毛岭战斗的历史。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数据统计显示,在整个苏区时期,闽西先后有10万工农子弟参加红军和赤卫队,参加长征的中央主力红军8.6万人中有2.6万闽西儿女,到达陕北时仅存2000多人,长征每一华里就有一位闽西儿女倒下。
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充满激情地写道:“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
在理想面前选择献身,用意志和勇气对抗险阻,这就是红军将士之所以谱写出壮丽史诗的根本所在。
1935年1月,唐义贞在长汀被国民党军抓获前,将一份党的机密文件吞入肚中,国民党军竟残忍地剖开她的腹部,予以杀害,时年25岁。
同年2月,何叔衡在长汀遭国民党军围捕,不愿拖累队伍,纵身跳崖后被枪杀,时年59岁。
同年6月,瞿秋白在长汀坦然走向刑场,用俄语高唱《红军歌》《国际歌》,从容就义,时年36岁。
……
那一刻,他们放弃了生命,却没有放弃“必定为革命奋斗”的坚定信念。
信仰,令他们坚韧不折
直到40年前,罗广茂在拆建家中谷仓时,发现了被油纸布包裹的军号谱,霎时泪流满面,失声痛哭。
这本用于行军打仗的“密码本”,他视同生命。1934年,罗广茂作战负伤四处藏匿,颠沛流离中军号谱不知去向。解放后,罗广茂多次在长汀、宁化寻找未果。心结化不开,他常常独自坐在院中,翻出号嘴,吹上几段,然后紧紧攥在手里。
上交组织的那一刻,老人兴奋得像个孩子。对他而言,40多年漫长等待,每一天都是煎熬,这天终于实现了当初“人在,号谱就在”的诺言。
是什么力量支配他能够忍受痛苦,为之等待,为之倾心?
6月11日,媒体记者在长汀县超坊围屋(松毛岭保卫战战地医院)观看展览。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翻阅中央红军主力开启载入人类史册的长征史,我们寻找答案——
在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的路上,他们愈挫愈勇、英雄辈出;在途中被打散了、负伤了,但他们找寻队伍的脚步却从未停止。
龙岩籍红军烈士张仰的孙子张敏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长征中担任红三十四师101团参谋的张仰在广西左江负伤,伤情略好便取道寻找部队,沿途求乞,终于回到龙岩游击区找到党组织。
张敏说,信仰在支撑着爷爷,“只要尚存一息,就要找到组织”。
6月17日,记者们在松毛岭战役红军阵地旧址进行体验式采访。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