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中国农大师生扎根田野书写奉献之歌(2)

2019-04-23 14:08:14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根据曲周经验,国家将黄淮海平原等五大区域的农业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列为国家科技攻关计划。1993年,由中国农大牵头的“黄淮海平原中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与“两弹一星”一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成功治理,在扭转我国南粮北调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张宏彦说。

(爱国情 奋斗者·图文互动)(4)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中国农大师生扎根田野书写奉献之歌

4月19日,河北省曲周县王庄科技小院的学生在做饭。新华社记者王晓摄

论文写在广袤田野

如何把技术实实在在交到农民手中?

2009年起,中国农业大学在曲周乡村建起了科技小院。凡是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除了入学后半年学习时间、临近毕业准备论文在北京农大校园外,中间2年几乎都在科技小院,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开展研究的同时搞技术推广,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服务农户。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晓林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手机上学生从“科技小院”发来的工作日志。“学生的日志‘有图有真相’,我能时刻关注他们为农服务的收获,所思所想等等。”李晓林说。

(爱国情 奋斗者·图文互动)(5)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中国农大师生扎根田野书写奉献之歌

4月19日,中国农业大学学生在曲周实验站做实验。新华社记者王晓摄

渐渐地,师生们习惯并喜欢上了在基层亦学亦研亦工的生活。近10年来,科技小院先后研究或者引进冬小麦、夏玉米、西瓜、苹果、葡萄、棉花等作物高产高效技术37项。仅小麦深耕一项技术,就使当地小麦产量平均增产6%。

科技小院将解决小农户发展的探索和高产高效的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Nature》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其研究生培养模式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46年来,从这片盐碱地先后走出了3位院士,近50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在这里接受培养。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将论文写在广袤田野上。

(爱国情 奋斗者·图文互动)(6)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中国农大师生扎根田野书写奉献之歌

4月19日,中国农业大学学生在麦田采集实验数据。新华社记者王晓摄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