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当得知年仅18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英勇就义时,毛泽东挥笔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1949年9月,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毛泽东“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背面碑心内容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150字小楷字体碑文。
邓小平在不同时期分别为方志敏、吴焕先、左权将军纪念碑、冀鲁豫烈士陵园等题词、题字、发表悼念讲话,称赞英烈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英烈褒扬工作。在出席国家公祭仪式、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等重要历史节点的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做出了关于英雄地位作用、宣传塑造英雄、尊崇捍卫英雄、传承告慰英雄等方面的重要论述,要求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良好风尚,对为国牺牲、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要永远怀念他们,给予他们极大地荣誉和敬仰。
习总书记强调,近代以来,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他高度称赞“狼牙山五壮士”“白刃格斗英雄连”“刘老庄连”、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等无数英雄群体和革命先烈,用生命诠释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人民领袖关爱英烈的家国情怀,激荡起是全社会尊崇英烈的情感共鸣和自觉行动。近些年来,公祭烈士上升为国家行为,每年参加祭扫和瞻仰各界群众达1.5亿人次,烈士纪念设施建设保护得到全面加强,烈士褒扬法规体系逐步建立。越来越多的人们从中感悟和提升了自己的家国情怀。正如有人所说,当年英雄烈士以破碎的“家”,挽救了危亡的“国”;如今复兴的“国”,理应福佑破碎的“家”。虽然和平已久,但战争并未远去。人们进一步懂得,新时代我们之所以还要崇尚英雄,是因为国家安全仍然需要英雄来捍卫。没有安全的“国”,就没有幸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