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北京市《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新闻发布会

2019-02-26 16:00:55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北京市《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新闻发布会

2019年2月26日(周二)下午2:30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北京市《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住建委、市城管委、市商务局、市政务服务局、市城管执法局等有关单位领导出席发布会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文字实录

  • [记者]

    中国国际台记者:建立健全街区更新机制有哪些工作?

  • [刘生富]

    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改革部署要求,截止到2017年底,全市各区的城管执法监察局已经将332支街乡镇的执法队全部由原来“区城管执法监察局统一管理”调整为“以街乡镇为主的双重管理”。我们将近6500名城管执法人员编制下放到各个街乡镇,16个区城管一线执法的人员比例已经实现不低于90%的要求。下一步,我们要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意见和要求,将继续推进执法力量下沉工作,将城管执法力量和资源进一步向街乡镇进行倾斜。按照“抓系统、系统抓”的思路,重点从三个方面加强街乡镇执法建设。一是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推进依法全面履职,按照权责清单,履行执法职责,进一步规范执法权限和程序,严格落实处罚裁量基准,完善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提升执法公信力和规范化水平。二是持续改进队伍作风。持续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梳形象”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从严治队”的要求,加强队伍思想、组织、作风及廉政建设,提升基层党建水平;推动城管执法队伍专业化建设,健全城管执法人员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城管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法制素养和业务水平。三是深化综合执法改革,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进一步推进相关行政处罚权的相对集中,推进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执法,并将行政执法权限和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构建实体化综合执法机构,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通过改革释放城市治理新动能,开创城市管理新局面。

  • [记者]

    法制报记者:按照街道工作意见,街道要建立实体化的综合执法机构,我想问这方面,城管执法是不是会推出哪些举措,是不是有一个时间表?第二个问题,希望介绍一下目前街道的执法状况?

  • [丁剑华]

    便民商业网点建设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一直也是商务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近年来,市商务局与其他部门和各区政府一起,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关于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的部署要求,认真落实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以满足居民的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为导向,积极推进便民网点建设,采取一揽子措施,保基层,促提升,努力把菜店便民店、家政、维修等基本便民店的建设做好,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更好的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目前,全市有蔬菜零售、便利店、早餐、家政、美容美发等七项基本便民商业设施网点约4.7万个,其中连锁网点近两万个,全市七项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在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92%以上。我们主要是做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突出规划引领,重点解决网点建设补缺口的问题,指导各区按照街区生态配制标准,在摸清现状,充分听取市民意见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布局生活性服务业设施,就是把规划细化到每个街道,每个社区,分业态,分社区。二是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统筹推动疏解整治与便民网点建设工作。提出在坚决疏解区域性市场的同时,按照“升级为导向,建关相结合”的原则,区别对待农副产品市场和菜店,不搞一刀切。三是完善基本的便民商业网点跟踪核验机制,对建设提升的便民商业网点进行回头看,动态了解网点运行情况,同时将市民通过12345热线反映的,还有媒体曝光的有关问题定期建设梳理、分析,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四是鼓励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通过模式和业态的创新发展,解决便民设施实体空间不足的问题。据统计,这几年累计推动创新推动83个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和200余个社区中心建设,支持一批规范连锁网点搭载出台零售、早餐、快递等便民服务功能,同时鼓励发展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市民需求。五是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引导的方式,积极推进便民商业网点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我们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家政服务发展的工作方案,明确了便利店发展的19条措施。规范和促进家政行业发展的15条措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便民网点建设。我们市相关部门和各区也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生活服务型品牌连锁企业在京经营提供很大的便利。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中有关提高生活性服务业部署和要求,继续推进生活性服务品质提升的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工作措施的落实,不断加大力度,保基本,促提升,为广大市民提供宜居、便利、多样的、更高品质的生活服务。

  • [记者]

    凤凰卫视记者:要改善一刻钟服务,在便民商业网点上有什么举措?

  • [滕安英]

    这是街道干部经常感慨的一句话,还有的干部调侃说街道是个缸,还不能撒汤漏水,筐也好,缸也好,反映街道职责无限大,也反映出不清晰的问题。街道是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关,又是执行上级政策决定的执行政权,按说两者的定位一致,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结合不够,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往往更偏重将街道作为政策决定的执行者,给予街道的任务多,责任多,赋予街道的管理权很少,资源少,造成街道履行职业上存在短板,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能力有限。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去年上半年会同市委组织部共同编制北京市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职责清单,分党群工作,平安建设、城市管理、社区建设、民生保障、综合保障六个板块,共111项职责。从试点街道来看,大家普遍感觉很实用,一方面在街道的职责边界问题上,我们尽量细化内容,说清楚街道具体干什么。比如说推进河长制工作,清单中明确需要街道做的工作是对辖区河湖开展巡视,发现并协调解决河湖管理保护存在的问题,本级无法解决的向上级报告。另外在调换职责关系问题上,我们尽量把一项职责中谁主谁副表示清楚。比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清单中明确主责部门是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街道主要是负责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协助实施主体做好入户调查,了解民意,宣传动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据统计,111项职责中,街道负责承担的主责主业约占24.1%,组织协调部门共同完成的职责约占34.5%,参与协调配合的职责约占41.4%。此次市委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中要求,进一步优化街道职责事项清单,我们打算今年重点是根据为街道赋权和派出机关属地化管理工作进程及时将相关职责充实到清单中,同时探索建立街道职责准入制度,凡涉及到街道职责调整的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市区各部门不得将清单中意外的职责交由街道承担。做到人随事转,钱随事转,使街道有人有物有权,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事项有人办。

  • [记者]

    北京青年报记者:街道干部老是说街道是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这次意见出台之后,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张彤军]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街道工作、强化基层治理的根本和前提。只有在生动鲜活的街道实践中,推进党的建设,才不会使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虚化、弱化、边缘化,也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突出党建引领,才能为街道工作提供核心驱动力,强大整合力和坚强的保障力。我们体会到,在街道工作的具体实践中,要实现党建引领,首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思想社会治理的有关要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形成生动的实践。建立健全街道党委对地区社会治理重大体制机制,加强社区党组织对各类社区组织和社区工作的领导,将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把街道社区党组织打造成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群众共创美好生活的坚强战斗堡垒。第三,继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街乡吹哨部门报道”改革为抓手,以区域化党建为重要,加强三级基层工作协调委员会,发挥街道社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多方联动作用,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和共享,推动双报道制度常态化,完善基层组织领导小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社会参与登记制,深化党建带群建促社建,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各类组织和群众的自觉行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的优势。关于第二个问题,《意见》在培养选拔街道乡镇干部方面提出一些具体的举措。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对新提拔进入地区党建领导班子一般有乡镇的经历,注重在市级领导班子中配备具有街道、乡镇等基层经验的领导干部,要求各区树立以基层为先的导向,加强街道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各方面表现突出,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优先选配到基层。各同事加强街道乡镇与市区两级机关和国有企业干部交流的力度,每年要选派一定数量的干部交流任职或者挂职。同时《意见》还明确提出,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

  • [记者]

    人民日报记者:刚才在李书记发布的时候提到《意见》中明确提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张部长,在新时代加强街道工作如何实现党建引领,在具体的工作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办法干事创业?

  • [主持人]

    非常感谢万钧书记的发布。通过刚才的发布,我们看到《意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城市中心的战略定位,提出一系列惠民举措。下面把时间交给在座的记者朋友,请大家提问。

  • [李万钧]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街道办事处条例》立法,为街道更好履职提供法治保障。同时,由市领导牵头定期召开调度会,根据《意见》职责分工,加强督导检查和工作考核,并将区委书记作为落实街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加强考核评议,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把街道社区打造成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 [李万钧]

    (七)加强社区治理。社区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意见》明确提出,社区治理重点抓四项:一是优化治理体系,做实社区六个委员会,将社区各方力量纳入体系中,延伸自治组织和工作覆盖面。二是持续抓社区减负。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清理社区填报表格、机构、评比和表彰,精减社区出具证明,整合社区信息系统。同时建立社区事项准入和通报制度,从存量和源头两个方面,减掉社区不该做的各类行政事务,让社区回归主业,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抓服务、抓自治。三是自治协商。社区要办好社区议事厅、居民恳谈会、居民微提案,做到居民的事居民自己议、自己定,增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激发社区治理的活力。四是队伍建设。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作为标准的社区工作考核和社区工作者工资增长机制,推行错时延时、全程代办、预约办理和“互联网+”服务,让社区干部多到社区走走,多到居民家中坐坐,用脚丈量民生,为群众排忧解难。(八)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近年来,基层干部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意见》提出,要健全完善激励保障制度,重点从选人用人、福利待遇、制度保障等方面,为基层干部“送大礼包”。比如,注重提拔具有街道乡镇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干部;探索从街道事业编制人员中选拔街道领导干部、从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定向招录一定数量的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比如,要确保街道干部收入高于市、区部门同级别人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指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0%。比如,推进编制精简下沉到基层,2020年前街道乡镇行政编制占全区行政编制总量的40%以上,激励干部到一线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 [李万钧]

    (五)着力改善民生。《意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七有”要求和首都市民“五性”需求,明确提出,通过“整合一条热线、开设一个窗口、强化三种服务”,着力解决居民群众揪心事、烦心事。将各类热线归集到12345市民服务热线,建立全市统一的群众诉求受理平台,实现事项咨询、建议、举报、投诉“一号通”,做到各部门闻风而动,接诉即办。深化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办理,实现就近办理、自助办理、一次办理。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聚焦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就医、上学、养老、日常生活服务等事情,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六)做好街区更新。近年来,全市加大街巷整治力度,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落实“老城不能再拆了”要求,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推动从街巷整治走向城市更新,《意见》明确提出,要按照新一版城市总规,充分吸纳规划师、建筑师和普通居民意见建议,协商制定街区更新实施方案和城市设计导则,提高街区公共空间品质和服务质量。要着力改善居住质量,强化街道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督管理,暂时没有条件实施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实行准物业管理,着力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秩序乱、环境差等问题,给居民群众一个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 [李万钧]

    (三)推进街道综合执法。北京市实施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基层执法力量分散、部门协同不力的问题。今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对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意见》按照这一最新文件精神,明确街道作为执法主体可以直接开展执法工作,提出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除上级明确要求实行派驻体制的机构外,整合现有站所、分局执法力量和资源,组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真正解决“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现状。(四)推行街道大部制改革。为引导街道眼睛向下,增强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办事,《意见》提出要按照精简、效能、便民的原则,综合设置街道内设机构,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将街道原来“向上对口”的20多个科室,精简为“向下对应”、直接服务居民的“6+1+3”的架构设置内设机构,即党群工作、民生保障、城市管理、平安建设、社区建设和综合保障6个内设机构和1个街道综合执法队,窗口类、平台类和活动类3个街道所属事业单位,确保街道聚焦主责主业,集中精力抓党的建设、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实现由行政管理型向为民服务型街道转变。

  • [李万钧]

    创新举措。(一)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北京是首都,讲政治始终放在首位。《意见》突出首都特色,牢牢把握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这一主线,在总结提炼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用党建引领将整个街道改革工作统领起来,全面提升街道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领导能力,努力打造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北京经验”。通过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让党组织自身强起来,增强党组织的领导力;通过健全城市基层党建体系、做实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深化推进需求、资源、项目“三项清单”和需求征集、提供服务、沟通反馈、考核评价“四个双向”,最大限度把辖区资源统起来,增强党组织的组织力;通过推进“双报到”制度化、常态化,实现各类单位组织和群众由“站着看”向“跟着干”转变,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二)明确街道职能定位。为适应城市治理重心下移、街道任务日益增多的形势,解决街道职能定位不清、责权利不对等的问题,《意见》明确,街道是代表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关,对辖区党的建设、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四个方面行使综合管理职能,对辖区内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工作负总责。为实现这一职能定位,必须着力提升街道统筹能力、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和动员能力“四个能力”建设。要向街道赋予“六权”,包括辖区设施规划编制、建设和验收参与权;全市性、全区性涉及本街道辖区范围的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的建议权;职能部门综合执法指挥调度权;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工作情况考核评价和人事任免建议权;多部门协同解决的综合性事项统筹协调和考核督办权;下沉资金、人员的统筹管理和自主支配权。确保基层有充分的权力和更多的资源为群众办事、解决问题。

  • [李万钧]

    《意见》是立足新时代我市首个专门面向街道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意见》突出体现了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谋划四个特点,围绕“全市如何抓街道、街道自身怎么发挥作用”两个层面,提出了一整套体现时代特征、符合超大城市发展规律的街道制度安排。《意见》明确了以首善标准建设“文明”“活力”“宜居”“平安”四个街道的工作目标。同时从强化街道统筹辖区发展的中枢作用出发,以“明确街道职责定位,强化党的建设、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四项职能和激励保障措施”作为贯穿文件的基本脉络和主要内容,在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街道体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街区更新、社区治理和保障机制六个方面,提出30条改革措施,努力把街道社区打造成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 [李万钧]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以来,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街道改革创新力度,去年把“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作为“一号改革课题”,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在理顺条块关系、加强综合执法、统筹辖区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得到了中央充分肯定。但在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街道工作还存在着职能定位不准、责权利不匹配、内设机构过多过细、机关化倾向明显等突出问题。为此,蔡奇书记强调,市里的工作要过问抓到街道、力量要下沉到街道、考核也要到街道,并多次深入街道社区调研,亲自部署召开全市街道工作会议,亲自研究指导《意见》起草工作,逐字逐句对《意见》进行修改审定。

  • [李万钧]

    各位媒体和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大家也都知道,2月18日,北京市召开街道工作会议,对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做出重大部署,这是时隔23年后召开的第三次全市街道工作会议。近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今天发布会也是围绕意见作一些简要的介绍。街道是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是落实党的大政方针和各项决策部署的重要环节,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街道工作,1993年和1996年,曾经召开了两次街道工作会议;1998年至2004年,先后组织召开了五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对街道工作重点进行了研究部署。

  •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日前,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意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以首善标准加强新时代首都街道工作。我们为了做好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的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今天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北京市有关单位的领导出席发布会,介绍情况,并回答各位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先生,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张彤军先生,中共北京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滕安英先生,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副陶志红女士,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巡视员赵成先生,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蔡明月女士。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副巡视员谢国民先生,北京市商务局副巡视员丁剑华先生,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赵济贵先生,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规划处处长刘生富先生。以上几位领导在第一排就坐,到时候也可以回答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阵容非常强大,有很多家的领导出席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情况。首先有请李万钧局长介绍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意见的总体情况。

(责任编辑:路子康 CN078)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