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驾车经过贵州省贵阳市中环路东段纵横交错的高架桥时,南明河河湾中的一大片彩色楼宇和绿茵场总能跃入视野,这里就是贵阳有名的安井学校。从村民凑钱盖起的山村小学到现代化示范校,安井学校的故事讲述着改革开放给贵州教育事业带来的历史性变革。
曾经的偏远山村
别看现在的安井学校坐落在繁华市区,40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靠着山、临着河,安井村交通十分不便,没有公路进出,虽然与市区的直线距离不到10公里,但全靠徒步翻山,是名副其实的偏远山村。
为了解决村里娃娃们上学的难题,20世纪60年代,安井村村民义务投工投劳,盖起了安井小学。但由于缺少资金、交通闭塞,学校在改革开放前发展十分缓慢。安井学校老教师李廷明回忆说,1972年来这里工作时,学校的条件很差,把开裂的木板钉起来,用土漆漆黑,再拿两根木杈撑着,就是黑板。一间教室,两只昏暗的灯泡。课桌椅十几年不进行更换,教师办公桌椅歪七扭八。
贵阳多雨,对那时的安井学校就是一场场“考验”:外面下大雨,教室下小雨,操场和通校路则变成了泥沼。遇上暴雨,地处南明河下游的校区就成了灾区。到了冬季,路面结冻,这里就彻底“与世隔绝”。偶尔有大学毕业生来到安井学校任教,也因条件太艰苦而离职。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贵阳新城区建设突飞猛进,安井村成了城市快速交通的枢纽,连片的高层住宅拔地而起,曾经阻隔人们的山和水,成了让地段增值的景观。2012年安井学校正式搬迁到风景秀丽的王家桥,面对水东路,背靠阳明祠,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运动场、体育馆一应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