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刘红柳”,一辈子大漠扎根种树(3)

2018-12-18 13:53:49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好在,沙地里的大芸密密麻麻,人工肉苁蓉在于田试种成功。从村里到县上,再到毗邻的县城,种植红柳大芸能致富的消息越传越远。

刘铭庭决定,将这项获得专利的技术免费教给百姓。他说,科学技术不能锁在抽屉里。在他的脑子里,只有一本关于植物的账本。他将自己和妻子的工资拿来雇工人劳作,不计付出。

在刘铭庭和当地政府的推动下,红柳大芸慢慢被市场认可。和田地区大芸种植面积达数十万亩,产量不断提升,成为我国大芸重要产地和集散地,许多群众就此摆脱贫困。

刘铭庭成了当地人心中的“红柳大大(维吾尔语爸爸之意)”,时常会有农民来请教种植技术,他经常骑着摩托车穿梭在老乡的田地中。这辆摩托车在他80岁时被家人勒令“退休”。

从离海最远的地方再出发

刘铭庭有腿疼的毛病,那根用红柳做成的拐杖已难支撑他走远,所以,他给自己买了个轮椅。刘铭庭说,今年冬天他要写完一本书,来年春天,他还要去于田。

储惠芳说,每次去于田要坐十几个小时的大巴车,她的女儿已经快要退休,往后可以开车载他们去,而他们的儿子早已扎根于田。

他的红柳大芸却走出新疆,逐渐推广至甘肃、内蒙古等各大沙区,并从沙漠走向黄河入海口,开始治理海边盐碱化严重的土地。2017年,刘铭庭还欣然成为山东省昌邑市特聘专家,致力于研究红柳海岸种植技术。

一张海边郁郁葱葱生长着红柳的照片被刘铭庭放大挂在家中,成为他最近的心头好,逢人便拿来展示。

他至今不愿歇脚,最感兴趣的是,希望找到另一种能够在沙漠中产生效益的物种。

刘铭庭过去工作过的生地所沙漠团队也已延续至第四代人,他们将中国的治沙经验与技术带到了非洲、中亚等地区,参与到非洲“绿色长城”的建设中。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

    本科学历“棒棒”为何没能实现人生逆转

    2018-12-18 10:59:07 本科学历 人生逆转 棒棒

    再也不能惯着城市“炸街族”了

    2018-12-18 10:54:09 城市 炸街族 交规

    直播: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

    2018-12-18 10:22:14 改革开放 直播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

    风雨无阻,中国经济稳中有进

    2018-12-18 09:01:00 中国经济

    习近平会见来京述职的崔世安

    2018-12-17 18:07:03 习近平

    习近平会见来京述职的林郑月娥

    2018-12-17 18:05:27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