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刘红柳”,一辈子大漠扎根种树(2)

2018-12-18 13:53:49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1982年春,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地区策勒县告急,流沙前锋在县城外1.5公里处咄咄逼近。刘铭庭与同事张鹤年等前往策勒开展科学治沙。

反复研究后,刘铭庭决定选用红柳大面积种植固沙,并利用山洪冲刷红柳种子播种繁育,策勒县的绿洲面积有所增加,流沙前锋得以后退。沙漠边引洪灌溉红柳已达百万亩。

1995年,生地所的两项研究成果“策勒县流沙治理试验”和“盐碱地沙地大面积引洪灌溉恢复红柳造林技术”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全球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控制成功业绩”。

不能把技术锁在抽屉里

在阻挡流沙侵袭期间,刘铭庭在策勒治沙站开始了红柳肉苁蓉人工接种试验研究。这项他后半辈子的事业,让饱受贫困的沙区群众找到了致富渠道。

肉苁蓉又名大芸,寄生在红柳根部,是沙漠地区的一种珍贵药材。但这种市场需求很大的“沙漠人参”从未被人工种植成功过。刘铭庭于上世纪80年代末首次试验成功。

1995年,年逾六旬已退休的刘铭庭接到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政府的来信,邀请他去种植大芸改变当地群众贫困现状。“我当时太激动了,从策勒治沙站拉了2万株培育好的苗子就去了。”刘铭庭说。

在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刘铭庭在沙堆中平整出一块试验地,开始试种大芸。刘铭庭的妻子储惠芳放心不下,带着年幼的儿子也一同从乌鲁木齐搬到试验地里。

试验地三面环沙,周围没有人家,他们自建了几间房,喝着很远地方拉来的涝坝水,上面甚至飘着虫子。储惠芳说,因为劳动强度大,1998年,刘铭庭暴瘦,而她自己也掉了8公斤。可是看到当地家徒四壁的农民,储惠芳理解了丈夫。

众人的期待,更是让刘铭庭忐忑。“我一个人偷偷去挖开沙地看大芸有没有从红柳根部长出。”他说。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

    本科学历“棒棒”为何没能实现人生逆转

    2018-12-18 10:59:07 本科学历 人生逆转 棒棒

    再也不能惯着城市“炸街族”了

    2018-12-18 10:54:09 城市 炸街族 交规

    直播: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

    2018-12-18 10:22:14 改革开放 直播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

    风雨无阻,中国经济稳中有进

    2018-12-18 09:01:00 中国经济

    习近平会见来京述职的崔世安

    2018-12-17 18:07:03 习近平

    习近平会见来京述职的林郑月娥

    2018-12-17 18:05:27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