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青海互助:“四策并举”的特色脱贫之路(2)

2018-11-30 13:20:30  光明网    参与评论()人

生态扶贫去穷业

“我当生态护林员两年了,主要工作就是巡山防火、清理垃圾。”王永利是巴扎乡甘冲沟村的贫困户,护林员一年15000元的收入让他脱了贫。

“这就是我们实施一人护林,全家脱贫的实际效果。”安永辉说,互助县在强化森林资源管理队伍的同时,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使无法外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获得就业和脱贫机会,特别是为因地理条件受限、交通不便、自身无增收技能、贫困程度深的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全县共有生态护林员1011名,年发放管护费用810.72万元,人均年补助14400元;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护林员467名,年发放管护费用380.36万元,人均年补助8155元。

互助县北倚祁连山,是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要部分,2014年以来,互助县贯彻《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文件要求,近九成面积被列入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停喊“工业化”口号,关停一批造纸厂、水泥厂和采矿场。

“我们将生态建设和保护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吸纳贫困户参与造林绿化脱贫增收等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安永辉介绍,仅2017年,互助县为18个乡镇287个村的81084户农牧户发放补助资金633.67万元。

易地搬迁挪穷窝

五十镇班彦村是互助探索贫困边远山区易地扶贫搬迁有效模式的缩影。搬迁前班彦村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交通难、种地难,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群众生活异常艰苦。自2016年实施易地搬迁以来,129户村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住上了新房,喝上了自来水,烧上了天然气,睡上了电暖炕,实现了“搬出大山去,拥抱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