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脱贫攻坚在凉山】凉山文化扶贫:让村民钱包鼓起来 精神上富起来(3)

2018-10-31 16:14:35  四川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带领村民去大山外看看……”这是张蓓蓓的做法。她告诉记者,去年7月,歌舞团去上海演出,菲联乌村一位阿姨随行前往,表演了彝族传统的织布技艺,受到热烈欢迎。观众们的强烈反响让彝族阿姨激动了很久,回去就传达给了全村人。“全村的文化自信就这样油然而生了。”张蓓蓓说,村民还会把在城市里的见闻带回村里,也会把好的习惯带回去,眼界开阔了,思维也就变活了。

“文化扶贫是一项长期行动,只要努力了,才会有改变。”张蓓蓓告诉记者,今年7月她去菲联乌村开展扶贫,一场特别的晚会让她非常感动。当时,帮扶人员自带帐篷睡在村里的场坝上。天刚暗下来,村长就拖着一个拉杆音响出现了,用彝语说要给大家表演节目。随着音乐响起,村里的妇女们自发聚拢跳起了舞,跳的正是驻村演员教的朵洛荷。随后,村里的孩子们表演了合唱,一位男性村民还表演了独唱。张蓓蓓说:“在帮扶之前,村民们都很腼腆,见到外面的人,眼神都很躲闪,现在却主动为我们表演,这就是进步。”

据了解,凉山文广传媒集团和凉山歌舞团还从其他方面开展文化扶贫。凉山文广传媒集团自2011年10月开始,举办大凉山惠民音乐会,每周五晚上免费进行公益演出,至今已成功举办300余场。2017年,集团投资拍摄了电视剧《索玛花开》,讲述了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驻村干部带领彝族同胞脱贫致富的故事,被媒体评为“扶贫教科书”。而凉山歌舞团,则从2013年11月起,开展“千乡播梦行动”,计划用五年时间走遍凉山612个乡镇,为村民带去一场演出,教会村民一支舞一首歌。凉山歌舞团还与100余所乡村小学共建艺术村小,帮助当地培训师资,随时提供艺术指导。“换一种方式扶贫,从思想层面帮助村民,让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变得富裕。”这是贾晓娅和张蓓蓓一致的想法。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