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曾两次在这里授课,他讲课风趣幽默,一次工人问他,“您给我们讲讲工人怎么当家作主?”李大钊挽起袖子在黑板上写工人两个字,当他问起工人们这两个字合起来念什么时,课堂一下安静起来,突然一位工人回答,“老师我认识,这个字念天。”李大钊高兴地说,“天就是你们工人,工人的力量比天大。”就这样,教员们通过为工人传递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培养了大批工人运动的骨干。
1983年4月1日邓小平为李大钊烈士陵园题词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发起了中国最早的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旨在把经过五四运动锻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高君宇等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坚定的革命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大范围的传播。李大钊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培养了一代革命家。
陈望道:真理的味道有点甜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曾生动地讲述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因为过分专注,误把墨汁当成红糖吃下去的故事。
陈望道,浙江省义乌市人,1891年1月18日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金华中学,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并在那里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书籍。
陈望道
“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兴起,一些进步报刊开始介绍《共产党宣言》,但只是翻译部分章节或片断,尚没有完整的中译本《共产党宣言》问世。因为翻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熟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学说;二是精通德、英、日三种外语中的一种;三是有相当水平的语言文学素养。这些要求使《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一时止步不前。1920年3月,陈望道接到了上海《民国日报》主编邵力子来信,约请他去上海商量翻译《共产党宣言》事宜。
陈望道留日时就读过日文版《共产党宣言》,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崇敬与信仰欣然应承。现如今,有人提供了日文本《共产党宣言》以供使用,为达精确翻译,陈望道请陈独秀出面,从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处借来了《共产党宣言》的英文本,以资对照。
随后,陈望道回到浙江义乌县城西分水塘村老家,开始翻译《共产党宣言》。翻译《共产党宣言》须绝对保密。故而陈望道把翻译处设在矮小僻静的柴房里,里边放两条板凳,搁上一块铺板当作写字台。白天靠着窗口透进来的亮光,或默读日文本,或挥笔书写,或对照英文本,晚上封闭窗口,点上煤油灯夜以继日地翻译。
经历了一个多月,至4月底,陈望道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
5月间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来上海,与陈独秀等筹谋创建中国共产党,还带来了一大笔款资。经由陈独秀的争取,维金斯基用共产国际经费印制《共产党宣言》。
8月中旬,中译本《共产党宣言》1000册印成,很快售尽。至1926年5月,社会主义研究社印行的《共产党宣言》多至17版,更有难以计数的“盗版”。一时间,这本书成为了名副其实在国内影响最大的共产主义学说经典著作。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第一个全译本。《共产党宣言》面世时,正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织成立的时候。《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和传播,对党的早期组织的发起和组成,以及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陈望道译制本《共产党宣言》第1版和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