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解说词(第十集) 天下之治在人才(6)

2018-10-18 08:08:47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据统计,35年的时间经过科技培训的老百姓超过了9万人,他培训的场次超过了800次。那么很多老百姓原来对技术一无所知,不了解,经过他的培训变成了技术能手、技术把式。其实李保国就是用他的真才实学和实干精神,在老百姓心中立起了一座丰碑。

第四点就是改革创新。

咱们中国文化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其实就讲改革创新的重要。

总书记也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都是讲改革创新的重要。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可以说是当今改革创新的一个典范、一个榜样。几十年来,袁隆平不断钻研水稻育种技术,先后培育出了高产、稳产的水稻品种,对咱们中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不可估量、难以磨灭的贡献。

正因为改革创新,让他不断地前行。

那么第五点,最后一点,就是责任和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

上个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来到河北正定工作,不唯名,不唯上,踏踏实实,实事求是,为正定的经济发展奠定了极好的基础。在习近平同志看来,只要是对正定发展有利的事,不管事情多难都要办好、都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这体现的就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刚才我从五个方面,谈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的几个重要的方面。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才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人才是需要培养的,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培养人才,实现得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目标呢?我们看看习近平总书记又是怎么说的?

第二段落

微视频二: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