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3月下旬,美国单方面挑起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出现一些比如将责任推给中国,说我们不该“逞强”,不该“不听美国的话”的声音,本质就一点:对美国要认怂。为了强化这种“不该论”,有人甚至编造说,当年邓小平同志推动改革开放,是以“打越南”赢得了美国方面信任,才能够成功的;还说什么中国对外开放本质上是“对美开放”,不是对其他国家开放,等等。字里行间充斥着“恐美崇美”思想。
其实,中国实施对外开放,与世界一同发展进步,不仅是邓小平那一代领导人的愿望,也是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的愿望。但无论走出对外开放第一步,还是后来一步步持续走下去,都绝非易事。这是因为,二战之后的世界主旋律是“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政策,中国想对外开放也开放不了(1949年11月,在美国提议下,成立了由17个西方国家作为成员国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即“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CoordinatingCommitteeforMultilateralExportControls。该组织主要职责是专门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当然,即便是在那种情况下,中国也是努力寻求与各国平等合作的。
中国开放还是不开放,是与世界大势紧密相连的。邓小平在1985年3月4日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时,东西方阵营的对立势头出现缓和,西方发达国家出现资本剩余、市场不足等情况,也需要到相对不发达地区找出路。邓小平在1984年10月6日会见外宾时讲过这样一段话,“西方政治家要清楚,如果不帮助发展中国家,西方面临的市场问题、经济问题,也难以解决。经济上的开放,不只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恐怕也是发达国家的问题。现在世界上占总人口四分之三的地区是发展中国家,还谈不上是重要市场。世界市场的扩大,如果只在发达国家中间兜圈子,那是很有限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