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
我记得这句话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说的。
主持人康辉:
好,谢谢这位同学。其实你的水平跟我差不多。当时我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回答也是:不是唐太宗说的就是魏徵说的。但其实告诉大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八个字最早的出处,比唐代要早得多。那它典出何处呢?我们现在请经典释义人赵冬梅教授,来为大家做讲解。
经典释义人赵冬梅: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是《荀子·王制》,它的原文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用大白话来解释,就是君主就像是船,而老百姓则像是水,水可以把船托起来,也可以把船掀翻。
荀子的这个比喻当中其实包含着民本思想,就是老百姓是重要的,老百姓是一个国家统治的根基,荀子的这个比喻,用水和舟来比喻老百姓和君主之间的关系,这个比喻非常地形象。朝代更替的历史当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水是怎样载舟的,水又是怎样覆舟的。比如说隋朝,隋炀帝做的很多的事情,我们站得极远的时候,站在历史的高度,当我们站在鹰的高度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它是积极的,是有意义的,是有价值的。但是历史不能只有这一个维度,看历史的时候,不能只站在鹰的高度,站在两千年、一千年的尺度上去看历史。其实看历史的时候,很重要的就是你要看当时,看人的生命的尺度。如果站在人的生命的尺度,去看历史的话,那么隋炀帝做的这些事情,对于隋朝治下的老百姓来说,那么快的节奏、那么高的速度、那么高的频率的战争和劳役,对于当时隋朝的老百姓来说,就意味着非常现实的苦难。
那么老百姓没有办法。在这时候愤怒的老百姓,一滴一滴的水就汇成了一个愤怒的巨浪,这种愤怒的巨浪,最终推翻了隋朝的政权。这就是我们在隋朝灭亡当中看到的非常形象的,水是怎样覆舟的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