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面,戴月琴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二字,她总是不辞劳苦地将剧本和谱子打印出来给学生,还将唱腔和伴奏带转换格式放到自己的平板电脑和MP3上带给学生,并把精心制作的音视频拷贝到学生的手机上,以便让他们随时学习。
课堂上,戴月琴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一字一句,一板一眼,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从不含糊。课堂下,她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看待,是学生口中的“戴妈妈”。戴月琴说:“当年我的老师新凤霞就是把我当女儿看,不仅教我演戏,还教我做人。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把老艺术家的艺术和精神传承下去。”
戴月琴非常注重科学发声,她也将这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融入到教学中。即使是在吊嗓子的时候,戴月琴也跟学生强调“进入人物状态”的重要性,她说:“你就是这个人物,你现在就站在舞台上表演,形成习惯,把身段表演和内心情绪带进平时的演唱中。”在戴月琴的学生刘冰眼中,戴老师虽然年事已高,但授艺时非常严谨。一次,戴月琴脚部受伤,仍忍痛为学生进行动作示范。在戴月琴身上,刘冰看到了她对评剧的坚持、细腻、认真、严谨。
戴月琴(右)正在授课。本人供图
几十年来,戴月琴坚持收徒授艺。她说:“传承戏曲文化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她通过QQ和微信视频给天津、沈阳、石家庄、汉沽、宝坻等外地的学生授课。她教学生学习评剧演唱艺术,不但努力学习评剧艺术,还要勤奋学习文化课,加强自身修养。
学生们也没有让他们的“戴妈妈”失望,在各大比赛中都取得好成绩。戴月琴说:“看着孩子们获奖,比我自己得奖还高兴!这是孩子们的荣誉,也是我的期盼,我会尽心尽力,为评剧艺术的传承发展踏踏实实地多做事。”
大胆革新传承推广新派评剧
为了适应青年观众的审美需求,为了评剧艺术的长远发展,评剧要创新、要改革,戴月琴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为发展评剧艺术闯出一条新路来。她在新凤霞和吴祖光的鼓励指导下,与张玮、黄兆龙、张建国、王景明、花砚茹等专家共同研究探索,对评剧艺术进行艺术创新。
舞台上演出的戴月琴。本人供图
1978年她首创将民乐、管弦乐与电声乐相结合的伴奏形式,应用到由她主演的新派传统名剧《花为媒》上。这种演出形式既突出了传统民乐的演奏风韵,又融入了现代轻音乐优美动听的色彩,在北京演时深受青年观众的欢迎,也令中老年观众耳目一新。
1994年戴月琴将自己主演、深受观众喜爱的《狐仙小翠》改编成电视戏曲连续剧《天地缘》,她在剧中分别扮演张琼英和小翠两个角色,还担任了该剧的制片人,在片中成功地运用了三维动画等特技手段,紧跟时代潮流,丰富了传统戏曲的呈现形式。由她领衔主演的传统名剧《花为媒》,走出了一条评剧音乐改革的新路。该剧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后,收入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戏曲精品库》。戴月琴拍摄的评剧《戏曲名段欣赏》专辑于1999年荣获“星光杯”奖。
凭借新派评剧的创新贡献,戴月琴也收获了各种荣誉,如“新创作剧目优秀表演奖”“中青年演员调演表演奖”“新剧目调演主演奖”“星花奖优秀戏曲电视节目一等奖”等。
“评剧就是我的生命,我能力有限,但是我愿意为评剧贡献一切。”戴月琴坚定地说。
(中国青年网记者张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