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戴月琴,一袭长裙长衫,语气温和,一颦一笑、一坐一站都透着艺术大家的灵动和风范。戴月琴幼时与评剧舞台结缘,14岁从艺刻苦学戏,塑造了众多鲜活的角色。她大胆改革传承新派评剧,让传统戏曲在现代舞台上焕发青春,她也是学生心中的“戴妈妈”,用言传身教培养了一大批评剧新人。戴月琴守护着中华民族的艺术传承,为评剧艺术发展献出了心血和才智。如今,68岁的她依然精神饱满的活跃在评剧舞台上,一颗初心仍青春有活力!
舞台上的戴月琴。本人供图
完成儿时梦想从艺之路收获满满
谈起为何会走上这条从艺之路,戴月琴老师依旧激动。出生于满族艺术之家的戴月琴,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回忆起她第一次接触评剧,戴月琴说:“我至今还记得6岁时,妈妈带我和弟弟去看露天电影《刘巧儿》,新凤霞饰演的刘巧儿让我一下子就着了迷。我让妈妈帮我梳成巧儿姐姐那样的辫子,手里拿着小篮儿,学着唱‘巧儿我自幼儿’。”她还在小学的一次命题作文《我的理想》中写道:“长大后,我要成为新凤霞那样的好演员。”带着这个儿时的梦想,戴月琴开始辛苦的追梦之旅。
1964年,14岁的她从北京市女八中考入中国评剧院学员班插班学习,拜评剧名家新凤霞、花月仙为师。学习之路是艰苦的,她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到阜成门护城河边喊嗓子,之后回学校练早功,晚上演出结束后她还要跟老师继续学习,总是搭乘末班车回到集体宿舍,第二天又准时起床去练功……戴月琴非常珍视和怀念那段勤奋学戏的岁月,“正是因为这份刻苦,才从老艺术家那里学到了真本事”。
台下,戴月琴(中)与学生们合影。本人供图
桃李满天下她是既亲切又严厉的“戴妈妈”
从中国评剧院退休后的戴月琴一天都没有休息,又站到了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讲堂上,为振兴评剧、培养新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热爱评剧艺术,我想把我所有的技艺传授给学生们。我现在要抓紧时间,尽量在体力还允许的时候多上几节课。”她说。
戴月琴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很小就离开父母,到北戏来学习。戴月琴很心疼这些从外地来到北京求学的孩子,总是为她们买些水果、点心、营养品,把她们当作自己的孩子疼爱呵护。她的学生,年龄跨度也比较大,从四五岁的小孩子到二十多岁的大学生,还有社会上的评剧爱好者。她还经常应邀到学校、社区进行专题讲座,用不同的形式传播评剧艺术。
戴月琴(左三)与学生们在一起。本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