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45公里滨江线,是梦和故乡也是诗与远方 ——上海市政府参事建言献策滨江规划建设(2)

2018-09-21 10:45:06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公共开放是滨水空间建设的首要原则

唐子来——市政府参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长城市规划与设计,上海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核心专家成员

提要:

确保公共开放、植入新兴功能、保存地区文脉、塑造地域特质、强调混合用途。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大都市的滨水地带开始经历转型发展过程,已经成为居住-工作-休闲一体的后工业化场所,重新受到居住者、投资者和旅游者的青睐。从国际大都市滨水地带的转型发展实践中,可以归纳一些值得借鉴的基本原则。

确保公共开放。滨水空间是城市建成环境的稀缺资源,确保面向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公共开放属性,是滨水空间建设的首要原则。

植入新兴功能。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滨水地区的转型和再生有效增强了国际大都市的全球竞争力。伦敦码头区成为全球金融和商务中心,汉堡港口新城成为城市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增强了伦敦和汉堡的全球竞争力。

保存地区文脉。在体验经济时代,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浓郁文化氛围的城市建成环境,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时尚场所。滨水地区往往拥有丰富的工业建筑遗产,和都市生活交相辉映,港池成为游艇码头,塔吊成为公共艺术,仓库成为博览中心。

塑造地域特质。后工业时代的城市建成环境不仅强调品质,更要塑造特质,形成其他城市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例如,汉堡港口新城的文化艺术设施包括易北河音乐厅、汉堡设计中心、航海博物馆等。

强调混合用途。后工业化时代的滨水地区既是本地居民的社交和休闲场所,也是外来游客的观光和娱乐场所。

4.jpg

▲易北河爱乐音乐厅矗立于城市与港口之间,汉堡港口新城的文化艺术设施包括易北河音乐厅、汉堡设计中心、航海博物馆等。(资料图片)

滨江两岸贯通后的功能提升和区域联动

汪孝安

——市政府参事,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提要:

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及其腹地的功能和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需注意结合各区段的历史文脉、区域风貌、功能定位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策划和布局,形成各具特色、和而不同的两岸滨水空间。

黄浦江两岸全面贯通后,两岸从工业、仓储、码头等生产性区域转变为以公共空间为主的市民江岸,并逐步成为上海卓越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和世界级滨水区。

如何实现滨江两岸贯通后的功能提升和区域联动?结合目前两岸贯通公共空间建设的实际情况,有几点建议:

针对滨江公共空间的特点,通过使用功能需求和设计方案为先导,反向调整和制定相应的绿地、广场、道路交通、公共服务配套和建筑扩容等建设规划指标。建议增加公共配套设施,丰富服务功能内容。从休息场所、卫生间、停车点等基本设施,到文化、商业、餐饮、体育、休闲等服务功能,均需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提升和增加,结合各区段的历史文脉、区域风貌、功能定位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策划和布局,形成各具特色、和而不同的两岸滨水空间。

5.jpg

▲华沙维斯瓦河景观步道,注重交通不同速度,以及公共服务设施。(资料图片)

水陆联动实现两岸交通和文化旅游互通互动。水上交通和水上旅游也是世界级滨水空间的重要构成要素。建议优化水上交通与旅游相结合的线路,形成较为完善的两岸联动的交通与旅游网络,并由此形成码头和纵深腹地历史风貌区的交通联动,形成水上观光和陆上文化旅游的鱼骨式或叶脉式构架。希望通过硬件和软件,共同提升浦江公共开放空间的品质和内涵,形成宜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特色滨水公共开放空间。

借鉴国外城市滨水区开发经验,构筑滨江科学研究体系

傅克诚——原市政府参事,上海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建筑学及城市设计理论研究

提要

建议研究借鉴国外城市滨水区开发及经营成功经验,构筑滨江科学研究体系。

国外滨水区规划导则提出的“注重两岸互视性,创造开放通透的非城市中心型的滨水式建筑。规划便捷可达的交通条件及注重制定滨水特性的安全疏散路线”等经验值得借鉴。

城市科学将是城市规划的支撑。黄浦滨江跨学科科学研究目标是黄浦滨江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建议搭建滨江各学科数据库,搭建滨江科学研究框架,与滨江开发规划各部门共同研究制定黄浦江滨水公共空间科学规划开发导则。

黄浦江两岸开发所带来的城市南北轴建设将对上海市功能布局、居民和企业选址、城市交通产生重大影响,建议在宏观层面,基于发展现状分析和国际经验比较,识别黄浦江两岸开发的不同开发情景,并采用递归式空间均衡(RSE)模型,对不同开发情景下的居民和企业选址、通勤和休闲出行等交通需求进行预测,从而系统性地评估不同开发情景对上海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选择更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性的规划方案。

黄浦滨江区域环境效益研究。与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城市轴作用效应相类似,黄浦江两岸空间及腹地的建设有利于改善上海的自然通风,缓解城市的“五岛”效应,提升城市环境的品质。建议系统监测和分析黄浦滨江区域环境的数据。在现有规划上通过二次优化,考虑如何提升周边地区的微环境;研究滨江区域对城市自然通风的影响,研究区域内大气微环境的物理过程。

6.jpg

▲伦敦码头已经成为伦敦金融中心的象征。(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