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浦东改革新名词)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9月16日新媒体专电考考你,浦东的最大特产是啥?
三林的本帮菜、南汇的水蜜桃、高桥的松饼……
都不是。
其实,浦东最大的特产是制度创新。
创新有很多种——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但是,最重要的创新,可能是制度创新。
俗话说得好,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基本的制度创新,很多管理和技术创新很可能出不来。
从开发办到管委会再到新区政府,从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再到第一个自贸区,在浦东这片改革热土上,诞生了许多制度创新。看一看你所在的区域,用到了哪几个?
1、政府向自己动刀
改革名词:“小政府大社会”
改革语录:“戴着钢盔也要顶住”
改革红利:在人们还习惯于“一个行业就有一个政府部门管理”的上世纪90年代初,新成立的浦东新区只有10个职能部门,800名机关人员编制。其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事务的增加,浦东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也经历了调整,但仍是上海委办局最少的区。
改革名词:市场监管“三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