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深化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记者赵琬微)新学年开启,又一批中小学新生步入校园。近年来,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坚持稳中求进,不断深化改革,“免试就近入学”成为常态。
“过去在‘小升初’环节,大多数学生把名校列为派位的第一选择。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直接到一般公办初中登记入学了,普通校吸引力明显增强,生源与知名学校比更加均衡了。”一位校长说。
作为曾经择校问题突出的热点城市,北京深化义务教育综合改革,破解“择校”难题,通过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入学方式,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
——科学测算,优化入学政策。各区根据适龄儿童人数、学校分布、所在街镇、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进行科学测算,划定学校招生服务范围。同时,根据学位供给情况和户籍、房产、居住年限等因素开展前瞻性预测分析,优化入学政策。
——全程记录,监控入学轨迹。2014年以来,北京采取全市统一的小学入学服务系统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每位学生的入学轨迹都全程记录,坚决杜绝“以钱择校”“以分择生”“以权入学”等不良行为。同时,教育部门联合街道、公安等部门开展审核,“过道房、车库房、空挂户”等不符合居住条件的情况,不作为入学资格条件。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从根本上缓解“择校”冲动。目前北京共有“学区”120个,覆盖76%的中小学校,教育集团150多个,集团化学校覆盖率达到25%。通过学区制、九年一贯制、名校办分校、校长交流等方式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程度。
北京教育督导室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五年来的北京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在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的缩小与弥合上发生了明显变化。不断深化的改革抑制了“择校”“择生”的现象,使得教育回归到社会常态。
2018年,北京市100%的公办小学和初中划片就近入学。小学就近入学比例保持在99%以上,初中就近入学比例保持在96%以上,全市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成果进一步巩固。
“入学”曾经是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一场博弈。一位校长对记者说,过去家长“择校”,学校也要“择生”,现在建立了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优先保障机制,入学的特殊儿童比例明显增加。
专家认为,北京探索出了一条适合特大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道路。打破现有的资源配置格局,积极强化市级政府的统筹力度,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更加公平。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区域、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受教育权利依法平等享有。
“让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起点,是学生、家长、教师和基层学校看得最清、感受最深切的教育公平。”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说,要继续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让每个孩子都能实现自己成才的梦,实现自己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