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工业区抬头见星背后的蓝天保卫战

2017-12-18 10:25:18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空气质量监测是北京环保监测中心的重要任务

空气质量监测是北京环保监测中心的重要任务

天津武清区崔黄口镇西曹庄村拆下来的燃煤炉

天津武清区崔黄口镇西曹庄村拆下来的燃煤炉

这个北方的冬天,和往常不一样,因为在以前,采暖季总是跟雾霾结伴而行。可是在今年,很多人突然发现,天空蓝多了,空气好多了,出门时把口罩落在家里也不再担心了。

人们的直觉,和环保部的监测数据能够“匹配”,而且后者更为直观。今年10月至11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中,PM2.5月均浓度范围为每立方米46微克至91微克,平均每立方米68微克,同比下降37%。其中,月均浓度较低的前三位城市依次是北京、廊坊和天津。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跟随环保部前往北京和天津,了解蓝天保卫战背后的故事。

北京

5年PM2.5变化浓缩在日历图中

在形容北京市空气质量时,北京市环保局总工程师于建华给出了“持续明显改善”的论断。

他紧接着给出了一组数据:截至今年11月份,全市PM2.5累计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4%,较2013年同期下降35.6%。特别是在2017年1-2月气象条件不利、PM2.5平均浓度同比反弹70%的情况下,3-11月有8个月月均浓度达到历史同期最低(仅9月份为历史同期次低);4月份以来,月均浓度均低于60微克/立方米。

在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2013年至2017年这5年的PM2.5平均浓度变化情况浓缩在一张日历图中。“从这幅日历图就可以看出来,北京市重污染天气逐年减少,总体降幅超过一半。由2013年的58天下降到2017年以来的21天。”12月12日,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副主任刘保献向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

空气污染“红警”难发难解

同日,北青报记者走进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了解空气质量监测背后的故事。

从2014年至2016年,这个监测中心一共支撑了北京市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54次,总计时长107天,对重污染过程的识别率高达95%以上。

“监测中心有专门的团队每日、每周、每月和每个季度对所有的空气监测数据和运行状况进行核对,以保证数据的精密度,可以说对重污染过程的把握和研判是非常准确的。”刘保献说。

据他介绍,在重大活动和区域重污染期间,监测中心将组成现场的专家组,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气象局、京津冀7省市的空气预报中心联合进行视频会商。“大家可能觉得空气质量预报有神秘感,实际上,监测中心对于空气质量的预报预警有一套严格的流程和体系。每天,我们都要分主班、副班和备班,分别负责污染的形势、信息发布、区域会商、区域信息综合、接受采访等。确定最终结果以后,还要经过多级的审核和复审。比如通过首席预报员对结论进行把关,由预报的业务负责人审核并确定结果,还有预报的负责人最终签发,另外上报指挥部。这样的工作一年365天每天都在开展,节假日无休。”

其间,空气质量预报员承担的不仅有压力和考验,还常常伴有“纠结”。

刘保献回忆起监测中心首次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的情景。2015年12月5日,监测中心已经提前31个小时发布重污染橙色预警,当时北京市从来没发布过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第二天我们又进行了一次研判,发现这次污染过程确实比较严重,然后我们提前13个小时升级为红色预警,预警一共持续了81个小时。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非常谨慎,预报人员心理压力都比较大,媒体纷纷来询问,全社会的反响都很大,但这次确实污染比较重。红色预警期间,PM2.5最高峰值达到282微克/立方米。”

不仅发布的时候压力大,准确地解除对预报工作是很大的考验。“2016年12月16日至22日又是红色预警,当时我们考虑到21日、22日是周三、周四,有单双号限行,好多孩子也上不了学,那么22日什么时候解除就至关重要。如果说22日早晨就解除,或者提前公布22日解除,当天公众就能正常出行,孩子就能去上课。如果是22日中午或晚上解除,那这一天对公众出行和生活又会造成另一种影响。”

最后,预报人员根据预测决定在22日凌晨解除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当时,我们很多的预报人员一夜没睡,一直在盯着,就怕市民早上起来看还是重污染天气,对大家的心情和工作都有很大影响。好在如预报情况所说,22日空气质量有很大改善。早上大家一起来就看到天气放晴,见到蓝天了。”刘保献如释重负地表示。

二氧化硫浓度将首现个位数

北京丰台区右安门街道玉林东里三区是一片平房区,直到去年,这里的128户常住居民在冬季一直采用烧煤的方式取暖。去年,丰台区“煤改电”,社区居民刘影枫家烧了40年的小锅炉终于“退休”,取而代之的是两排储能式电热暖气。这套设备的价格在经过政府补贴后,每户居民只需花370块钱。从晚8点到次日早晨8点间居民取暖用电每千瓦时0.1元,大大低于市场电价。

“以前生炉子烧煤,要半夜起来添火,白天不敢走远,火大了怕不安全,火小了怕灭了。去年通过‘煤改电’安装上了电暖气,再也不用搬煤添火了,家里还特别暖和,生活大大改善。”刘影枫告诉北青报记者。她家门前,以前堆放蜂窝煤的区域已经空出来,这间十几平方米的屋子外面干净整洁,里面是暖的,在室内穿着毛衣的刘影枫表示经常额头有汗。

刘影枫家的“煤改电”故事是丰台区以及北京市“清煤降氮”工作的一个缩影。

北青报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近5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本市通过清洁能源改造等措施共计淘汰燃煤锅炉4923家、8312台、39165.5蒸吨,初步估算可减少燃煤近900万吨。而今年,截至目前,全市共淘汰燃煤锅炉2837家、4453台、13259蒸吨,完成锅炉低氮改造约7000台、23000蒸吨。

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副处长曾景海13日告诉北青报记者,“从全市整体看,淘汰数量已达国家和本市任务量的3.3倍,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从分区情况看,各区淘汰量都远超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任务量,均超额完成任务。中央单位、驻京部队也全面完成燃煤锅炉淘汰。”

改造后燃气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普遍可以控制在80毫克/立方米以下,达到在用锅炉的排放限值要求,部分可以控制在30毫克/立方米以下,较改造前排放的平均水平150毫克/立方米左右大幅降低。

“北京的二氧化硫基本来自于燃煤,因此从二氧化硫的年均浓度变化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压减燃煤的治理效果。”曾景海说,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等压煤措施综合作用下,本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持续下降,从2013年的2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6年的10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高达64.3%。今年截至11月底,北京二氧化硫累计浓度为8微克/立方米,同比去年下降20.0%。“12月份剩下的几天不出意外的话,我估计今年的年均浓度能控制在个位数,就是说这么多年来北京的二氧化硫的年均浓度将首次实现个位数。”曾景海说。

天津

供暖锅炉点火时间由环保局决定

2017年刚一开始,就给了天津市环保局一个严峻的考验——前4个月天津市的空气质量下滑严重,PM2.5的年累计浓度在4月底达到了每立方米82微克。背后的原因是不利的气象条件以及污染排放。对此,天津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甚至做好了到年底治理任务完不成的心理准备。

然而,情况在半年后却发生了扭转。10月1日至12月8日,天津市PM2.5平均浓度每立方米60微克,同比改善33.8%,尤其是11月进入供暖季以来,全市PM2.5浓度每立方米53微克,同比改善49%,是“大气十条”实施以来最好水平。

供暖点火时环保局“借北风”

跟所有北方城市一样,天津的采暖季往往伴随着恶劣的空气质量,今年天津市的集中供暖比规定时间还提前了15天,温度与蓝天如何并存?

10月28日下午,天津市燃煤锅炉点火启动。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环保局最有发言权。天津市环保局局长温武瑞明白,供热锅炉经过几个月的闲置,内部普遍比较潮湿,需要将其烘干,刚刚点火的时候,温度上不来,往往是污染最严重的时候,“起炉”的时间点尤为重要。

经过天津市环保局、建委、气象三部门的联合协商,今年的锅炉点火时间改由市环保局来决定,没有环保局的命令,任何一个供热单位都不能随便点火。

市环保局分析研判之后发现,10月28日将有一次低温过程,当天会有比较大的偏北风,环境容量相对较高,这一天点火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下午14时许,偏北风开始进入天津市区,最早迎来大风的北部地区率先开始点火,之后伴随着大风的逐渐推进,东南部的滨海新区也在稍晚时开始点火。最终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显示,10月28日当天,天津市的空气质量数据并没有因为提前供暖而突然恶化。

工业区抬头能看见星星

东丽区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属于工业集聚区,每年天津市一半的钢铁产量都出自于此。不过,这个冬天,天津钢管制铁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金宝暂时“失业”了。

天津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杨勇计算过,采暖季会给天津增加34%的污染物排放量,想要保住蓝天,这34%的增量就得需要别处的减量来平衡。所以,今年10月1日起,天津市铸造、钢铁等13个行业的393家重点企业全面实施错峰停产,按照目标,整个采暖季,他们平均要减产50%。

郭金宝的“假期”就从今年11月1日开始,一直到明年的3月31日,停产一个半月之后,工厂里只有身着制服来回巡视的工人。郭金宝手里有一份厂里的用电量统计,随时备着环保局和经信委来检查,表上的数据已经从10月30日之前的日均38万度,降到了现在的一万多度。

厂里暂停生产,郭金宝算过两笔账,一笔是经济账,还有一笔是环保账。正常生产的时候,郭金宝一个月的奖金在3000元左右,停产期间的第一笔奖金还没发,郭金宝已经没有太大期待,毕竟这几个月,厂里不仅不会有收益,还有不小的损失。由于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停产会造成高炉寿命的缩短,机器检修也需要成本,更重要的是,作为钢铁生产的原料,生铁采购价格一路上升,这样算下来,停产151天的损失在2亿元左右,这占据了整个企业一年收入的十分之一。

但减少的不只是厂里的效益。正常生产情况下,钢厂每天排放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粉尘加起来达到3.2吨到3.5吨,错峰生产60天,就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192吨到210吨。刚停产一个半月,减排的效果在东丽区已经是立竿见影,到了晚上郭金宝抬头就能看到星星。原来这种景色他必须要开车去往100多公里之外的蓟县才能看到。

叫停年度散煤“清零”计划

作为治理雾霾的重要措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都在实施煤改气、煤改电等散煤综合治理措施。今年,天津市完成了53万户散煤治理,但对于天津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杨勇来说,这个数字背后大有故事可讲。

根据去年的排查,天津共有散煤用户121万户,今年,天津市被分配到的任务是清理其中的29万户。但天津市委、市政府年初就制定了自己的目标,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的原则,希望能够在今年将121万户散煤的“清零”任务全部完成。

原本顺利进行的计划,终止于今年夏天。天津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赶赴北京,向中央部门汇报散煤治理情况的时候,听到很多省市散煤治理都是以气代煤为主,而且实际进度远远大于中央制定的目标,他们意识到今年可能会出现供气不足的状况。

虽然天津靠近港口,有比较丰富的LNG(液化天然气)资源,但总体来看还是电力更有保障,价格比较低,安全性也更好。经过协商,8月下旬,天津市领导“拍板”,暂停了今年散煤全部“清零”的计划,并在“宜气则气、宜电则电”的原则后面又加上了“电力优先”4个字。最终,今年天津市散煤治理的完成数字,停留在了53万户。

保证了电源、气源,对于散煤治理涉及的多数村民来说,物美价廉才是最好的。换了取暖方式,花费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这笔账,天津市武清区崔黄口镇西曹庄村的刘大妈比环保局算得还要明白。按照峰谷电价政策,刘大妈家里每年11月1日到3月31日早上6点至晚上9点每度电0.49元,晚上9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每度电3毛钱,一万度以内的用电量,可以享受到60%的财政补贴,这样算下来,一个采暖季用电的费用大约是1800元。

“总体来说跟烧煤差不多,还能恒温,家里始终20多度,省了运煤的麻烦家里还干净。”刘大妈说,对于煤改电的农户,武清区还有液化石油气补贴,一瓶补50元,一家最多补贴8瓶气,“原来冬天省煤气,直接用煤炉子做饭,改了电还担心要多花煤气罐钱,现在有补贴,基本也不多花钱。”

本版文并图/本报记者董鑫邢颖

(责任编辑:刘敏丹 CN01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