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工业区抬头见星背后的蓝天保卫战

2017-12-18 10:25:18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监测中心有专门的团队每日、每周、每月和每个季度对所有的空气监测数据和运行状况进行核对,以保证数据的精密度,可以说对重污染过程的把握和研判是非常准确的。”刘保献说。

据他介绍,在重大活动和区域重污染期间,监测中心将组成现场的专家组,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气象局、京津冀7省市的空气预报中心联合进行视频会商。“大家可能觉得空气质量预报有神秘感,实际上,监测中心对于空气质量的预报预警有一套严格的流程和体系。每天,我们都要分主班、副班和备班,分别负责污染的形势、信息发布、区域会商、区域信息综合、接受采访等。确定最终结果以后,还要经过多级的审核和复审。比如通过首席预报员对结论进行把关,由预报的业务负责人审核并确定结果,还有预报的负责人最终签发,另外上报指挥部。这样的工作一年365天每天都在开展,节假日无休。”

其间,空气质量预报员承担的不仅有压力和考验,还常常伴有“纠结”。

刘保献回忆起监测中心首次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的情景。2015年12月5日,监测中心已经提前31个小时发布重污染橙色预警,当时北京市从来没发布过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第二天我们又进行了一次研判,发现这次污染过程确实比较严重,然后我们提前13个小时升级为红色预警,预警一共持续了81个小时。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非常谨慎,预报人员心理压力都比较大,媒体纷纷来询问,全社会的反响都很大,但这次确实污染比较重。红色预警期间,PM2.5最高峰值达到282微克/立方米。”

不仅发布的时候压力大,准确地解除对预报工作是很大的考验。“2016年12月16日至22日又是红色预警,当时我们考虑到21日、22日是周三、周四,有单双号限行,好多孩子也上不了学,那么22日什么时候解除就至关重要。如果说22日早晨就解除,或者提前公布22日解除,当天公众就能正常出行,孩子就能去上课。如果是22日中午或晚上解除,那这一天对公众出行和生活又会造成另一种影响。”

最后,预报人员根据预测决定在22日凌晨解除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当时,我们很多的预报人员一夜没睡,一直在盯着,就怕市民早上起来看还是重污染天气,对大家的心情和工作都有很大影响。好在如预报情况所说,22日空气质量有很大改善。早上大家一起来就看到天气放晴,见到蓝天了。”刘保献如释重负地表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