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
的清晨透着刺骨的寒意,位于北京西城区德胜街道的“暖心驿站”却灯火珊阑、暖意融融。下了早班的赵加全完成管片儿的清扫、保洁,来到了“暖心驿站”。“现在天这么冷,‘暖心驿站’成了我们暖和歇脚的“港湾”。
和赵加全一道,当天上午就有20余名环卫工人走进“暖心驿站”。清洁工高清章端着热水告诉千龙网记者,“能在大早上喝上热水,冬天扫街心里也很暖和。”
“暖心驿站”旨在为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提供就餐、饮水、如厕、休息的一处“避风港”。据了解,自12月8日起,首批20余家“暖心驿站”将陆续在德胜工会服务站、环卫站点、华天饮食公司、聚德华天公司、翔达公司及区旅游委景点等挂牌,明年,这样的“暖心驿站”在西城区将再建200处。
“善人者,人亦善之。”释放生活中的点滴关爱,这些小小故事,传递的是北京的城市温度——
养老护理员成了“闺女”
“二老中午想吃啥饭?”丁凤兰边收拾屋子边问。
坐在炕头儿上的段志宽老人想吃饺子。
2017年11月7日,护理员为耄耋老人准备午餐食品。(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顾华夏摄
“我拾掇完屋子就和面去。”
丁凤兰和“点菜”的段志宽没有半点血缘关系,却胜似亲人。作为北京延庆区张山营镇政府为老人请来的护理员之一,丁凤兰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灿烂的微笑、亲切的言语、专业的服务照顾老人。
现年84岁的段秀英、78岁的段志宽姐弟俩是玉渡山里的村民,住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缺水无电。一旦生病怎么办?怎么就医?谁来照料?
延庆区张山营镇政府为老人另觅新家——在丁家堡村租了一处四合院。
米面、蔬菜、水果、衣物……镇政府经常送来日常用品,还定期带他们去卫生所检查身体。2016年11月,镇政府请来专业护理员丁凤兰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
“可没想到老了能享这样的福,对俺比对亲人都亲,政府对俺们是真不赖啊!”段志宽逢人就夸。
身在新时代,何必骨肉亲。养老助老,枝叶关情,北京倾听百姓声音,对百姓困难感同身受。
深冬,密云区冯家峪镇来了“常客”。
“闺女,今天又来了。”“张大爷,这不降温了,给你送棉被、棉衣来了。”
11月29日,密云区政府工作人员李春华为张新超老人送来过冬物品。
2年前儿子、老伴先后去世,已届耄耋的张新超年老体弱、生活拮据、无人照料。密云区政府对他的情况了如指掌,低保救助、危房改造、慢性病报销、一对一爱心救助……一项项措施让老人备感温馨。
张新超说,现在的政策好啊,再寒冷冬天也不怕了。
段志宽、张新超老人的故事,是北京养老助老工作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北京全市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约315万,占总人口的23.4%。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占16.2%,完全失能老人占5.5%,空巢老人占50%。
为90岁以上老人发放1000元的尊老敬老金,为老年人免费体检,派工作人员定期走门串户进行慰问和照顾,有特殊困难的政府帮忙请保姆……北京市有效组织政府机关、职能部门、志愿者等发挥各自优势,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爱心轮椅的跨街接力
一份正能量,一份温暖力量。
12月6日,西城区北营房西六巷13号院,72岁的季秀杰摇着轮椅颤颤巍巍出门。
10月12日,东城区鼓楼苑社区养老驿站在鼓楼脚下的胡同正式开业,将为胡同老街坊提供一站式为老服务。(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乔万万摄
刚打开平房院的半扇木门,30米开外的秩序维护员张德成就飞奔过来,帮老人把轮椅搬到门外,并习惯性地问“您去哪儿?”
“去趟派出所。”话一出口,老人又赶紧摆手,“不用管我,你忙你的。”
“今天天气真好,我正好推您转转,晒晒太阳。”张德成推起了轮椅。
季秀杰腿部有疾病,常年靠轮椅出行:“平时孩子不在身边,不想给家人和邻居添麻烦,能不出门就不出门。”
提及张德成,季秀杰觉得不好意思,“人家也是有工作的,哪能老围着我转。”
2个月前,张德成被聘为西城区房地中心展览路房管所“街巷物业”秩序维护员,北营房西里社区是他的巡视责任区域。“街巷物业”规定,在岗值勤不能走出责任区。但季秀杰要去的派出所,却在他的责任区之外。
10分钟后,马路对面,北营房中街的秩序维护员赵佳琪快步走来,从张德成手中接过轮椅,继续向派出所方向走去。
“我们管这叫爱心接力。”张德成说,老人想去哪条街,就由这条街的秩序维护员“接力”推下去,一直到目的地。
今年4月,西城区展览路街道“街巷物业”服务管理站启动,主要负责交通疏导、秩序维护、治安巡查、设备设施巡查等工作。
“街巷物业”秩序维护员班长赵明说,队员们来自五湖四海,可小区的大爷大妈们都没把他们当外人,见面嘘寒问暖,天热的时候,还给他们送水、送冷饮。
“感情都是相互的,给老人们尽一点孝心,也是应该的。”这句话,赵明经常挂在嘴边。
关爱残疾人,温情冬日行。
12月4日,在东城区交道街口肢体残疾人李美叶家,北京市残联同相关部门正在详细了解无障碍设施的使用情况。李美叶丈夫耿建军说,无障碍设施的安装让生活更方便,“没安这个以前,我得扶着她,拿手巾什么的都不方便,现在我不在眼前她也能自己洗手了。”
自2015年以来,北京持续推动残疾人政策创新和残疾人福利,从康复服务到融合教育,从无障碍建设到购买服务,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传递着爱与温暖。
为困境儿童撑伞
儿童,是这个世界的曙光。
2016年3月,小女孩张丽粉从沿街乞讨的三轮车上获救,被送进福利院。作为北京市政府救助的“困境儿童”之一,今年,她和福利院大大小小几十名智力正常的孩子一起,进入小学读书。
10月30日,北京市慈善义工联欢会、千龙网联合主办“折翼天使,展翅飞翔”——太阳之子关爱服刑人员子女系列活动。(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凌福平摄
今年6月,房山区郊区,刘晓松正在窦店小学足球场上穿插奔跑。他被救助前,母亲智力缺陷,父亲常年外出务工。救助,使他从一个翻墙盗窃的“问题少年”成了这支小球队的主力。
据了解,北京目前共有留守儿童400余人,困境儿童近1.1万人。他们一直是北京最揪心的牵挂。
2016年底,北京市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联合印发了《北京市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实施专项行动,争取在源头预防、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控辍保学、维权保护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建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制,为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2017年6月,北京市启动“96156”未成年人非紧急救助保护热线。当发现孤儿、弃婴等被遗弃未成年人、流浪乞讨未成年人以及事实无人扶养未成年人等非紧急状况,并需要救护保护时,市民可拨打96156寻求民政部门的帮助。
北京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在农村留守儿童摸排基础上,把城市留守儿童及困境未成年人一并纳入摸排范畴。“热线与困境未成年人社会救助系统进行对接,极大拓宽北京市留守、困境儿童发现报告渠道,承载困境儿童事件的信息受理、政策咨询等工作。”
权威部门表示,这一专项行动,力争到2017年底,将北京市所有城乡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全部纳入有效监护范围,杜绝留守(困境)儿童无人监护现象,遏制监护人侵害留守(困境)儿童权益行为。
风,起于青萍之末。
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百姓最盼望解决的急事难事做起……北京以自己的方式,从小事做起,从百姓心头做起,让这座城市温度依旧,温暖常在。(千龙网京观察记者刘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