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积极推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给很多上海的干部和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7年7月12日,习近平在调研虹口区时,专程参观了鲁迅纪念馆。
纪念馆的镇馆之宝是鲁迅先生的石膏面膜,这上面黏有鲁迅的20根胡须和两根眉毛,是迄今可以看到的鲁迅身上遗留下来的仅有的原物。“习书记参观时间比计划延长了一倍多,足见他对鲁迅先生非常有感情。”那天,时任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王锡荣为习近平做了讲解。有一个动人的场景,让他迄今难忘:在结束参观临上车前,习近平看到纪念馆前聚拢了不少游客,于是热情、大声地对大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我们一起来弘扬吧!”说完他和大家挥手告别,在场群众热烈鼓掌。
据一些学者的不完全统计,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曾在各种公开场合提到鲁迅多达50余次,仅2015年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就7次提到鲁迅。
习近平为何对鲁迅如此推崇备至?在参观鲁迅纪念馆后,与虹口区干部座谈时,习近平这样说道:“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受鲁迅文化熏陶出来的。我在‘文革’期间,把当时出版的鲁迅文集都看了,有的书看了好几遍。”
按照习近平的说法,他和鲁迅颇有缘分:插队时期他在延安,延安有鲁艺;调到厦门工作,厦门大学是鲁迅曾教书著述的地方;后来到浙江,绍兴是鲁迅的故乡;再到上海工作,这是鲁迅长期生活的地方……习近平推崇鲁迅文化,在他眼里,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一种民族魂。他希望上海能发扬鲁迅文化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功能。
2007年8月21日,习近平在上海文艺院团调研。
习近平曾经这样阐述上海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上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的城市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已经深深融铸在上海人民的性格、意志、情感以及行动之中。面向未来的发展,上海还必须提升、丰富城市精神的内涵,大力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新形象,使全市人民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上海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说,习近平同志当年科学提炼和确定的这16字城市精神,是对上海城市文化特点的最好诠释,丰富并且提升了上海城市文化的内涵特质,对十年来上海的进一步发展和上海城市的精神形象塑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城市精神引领下,上海城市定位与产业发展,都首先考虑国家战略,考虑服务与辐射功能;重视培育创新文化,形成了以深化改革带动创新发展的鲜明导向,上海也因此正变得更有朝气、更有活力;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彰显了上海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可以说,10年来,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上海城市精神,从精神到物质两个层面,都在引领上海的发展,提振整个城市的精气神。(本文执笔:樊丽萍徐蒙摄影记者:郭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