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时间:2017年7月24日
访谈嘉宾:
魏成林北京市规划国土委主任
张力兵通州区区长
简介:“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由市政府办公厅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所属北京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新媒体集团“北京时间”和首都之窗、千龙网、北京发布联合制作播出。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有哪些新亮点?市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能有怎样的获得感?市规划国土委主任魏成林、通州区区长张力兵将在本期节目中为大家详细介绍。
主持人(曹一楠):各位听友、各位观众、各位网友,大家好!您现在收听收看到的是“市民对话一把手,砥砺奋进的北京”系列访谈节目,各位好,我是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曹一楠。
主持人(黄彦):大家好,我是北京城市广播主持人黄彦。本次节目我们搭建的是全媒体的传播平台,大家可以通过北京城市广播、BTV新闻频道、首都之窗、北京时间、千龙网、北京发布实时收听收看我们的节目,并和我们一把手进行互动交流。
今天下半时我们直播间又有两位一把手走进我们的直播间!市规划国土委主任魏成林。
魏成林:观众同志好。
主持人(黄彦):另外一位是通州区区长张力兵。
张力兵:观众朋友们好。
主持人(曹一楠):现场还有北京时间的主持人丁丁。
主持人(黄彦):同时在我们的直播间还有二位市民代表,欢迎二位。今天他们二位会代表市民谈谈他们各自所关心的问题。
二位在这个时段走进我们的直播间,我相信所有人都明白了,只有一个话题就是城市副中心的发展,未来、现在的进度。首先通过一个小片子,用数据跟大家回顾一下刚刚过去的半年时间我们的工作。
(VCR)
主持人(黄彦):美丽的画面,期待我们未来通州,因为这是我们的城市副中心,在这个节点上期待着规划,首先问一下魏主任现在的规划如何、特点是什么?这肯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魏成林:通州副中心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进行的,去年5月27日中央政治局专门研究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我们是以总书记的讲话为遵循开展的,目前完成了副中心的总体城市设计,以及6个重点地区的详细城市设计,现在有通州区的906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以及包括河北北三县在内的区域总体规划,这些规划按照要求都要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编制通州副中心规划,我们要坚持世界眼光、高点定位,突出以疏解作为“牛鼻子”,突出生态环境建设,突出历史文脉的传承,打造世界一流和谐宜居的城市副中心。
主持人(黄彦):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因为这是一个千年工程,通过我们的直播访谈一一抽丝剥茧。
张力兵:下一步城市副中心经过法定审批就具备了法律的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更改,更不能破坏规划的实施,应该说按照市里统一部署,我们现在正在跟市里研究和搭建规划下一步的审批各项机制,首先我们要健全和完善规划执行落实推进的机制,按照多规合一,市区联控的原则,形成市区明确、层级分工明显、各负其责的规划审批机制。
第二要健全和完善各类专业机构,专家的技术把关、建筑艺术审查,这样一些专业对项目方案的审定机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别,要组织好规划的国际招标、国内招标,力争每一个项目都能成为精品。
第三是要建立规划落实的体检机制,就是根据规划的各项指标,每年都要对规划执行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四要健全和完善规划执行落实的监督职基问和社会监督机制,要让纪律去监督、法律去监督,群众参与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不折不扣执行好规划、完成好规划。
主持人(黄彦):已经上升到法律层级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
其实大家非常关注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其中一项特别关注行政办公区的建设进度。
(VCR)
主持人(曹一楠):我们也感受到行政办公区建设的速度,今年下半年四大班子要启动搬迁,未来有更多的人来到副中心,有一个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交通,交通方面有什么样的规划能够来保障这个城市和中心城区包括各个中心城的联系,保证他们的顺畅呢?
魏成林:首先是副中心轨道交通非常发达,比如说纵向就有S6号线、城际铁路联络线,还有一个17号线。横向和中心城区的联系轨道交通就更多了,比如说有现在已经建成的6号线、八通线、7号线,未来规划还有平谷线、城际,经北京到唐山,以及到天津滨海新区的城际轨道交通。
在道路建设上,也是都有考虑,把现在的现状已经建成的,像京通快速路,广渠路,广渠路东延,规划上姚家园路往东延,纵向是六环路和靠近副中心密涿高速。副中心和周边的交通联系,最主要还是要解决副中心的职住平衡,否则会造成潮汐交通现象会进而出现新的交通拥堵,我们说通州的建设要避免“城市病”要解决好职住平衡。在规划中通州60-80万是就业人口,就说明通州区是一个工作城市,光工作还不行,还要让60-80万尽可能住在通州区,这样才能尽可能解决交通问题。
主持人(黄彦):像您说的职住平衡,最后达到宜业宜居,这是缓解大城市病尤其是交通方面的根儿。
魏成林:对。
主持人(黄彦):下面把时间交给丁丁,听听网上关注通州的的朋友哪些。对城市副中心建设有几个关键词:
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出行、民生共享、行政办公区搬迁,我们按照大家关注度的高低,通过字号的大小得到关注度最高是民生共享。关于民的生的问题是大家息息相关,点击率最高的,我们找到一位市民:
市民:有一位亲戚在通州,马上面临小孩上学的问题,想问一下在通州上小学这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有没有保证?
张力兵:教育是百年大计、是民生工程,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高度,我们按照吸引市级优质教育资源到通州落户的总体部署,市级优质教育资源到通州落户本身就是疏解,它同时也产生了反磁力,对适合副中心发展的各种要素也起到了促进、疏解和集聚的作用。这两年在教育方面重点做了外引和内升两方面的工作。外引方面一是融合发展,就是比如像人大附中入驻通州三中,北理工附中入驻潞州中学,首师大附中入驻通州师范学院的原址,北京二中分校提升为通州校区。这几个是融合发展,形成“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实现了整体提升。第二是一批新的引进的学校马上就要开工了。人民大学的通州校区、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景山学校通州校区,北京五中通州校区今年年底竣工,明年要全面投入使用。第三方面是与一些市级优质教育资源还在对接当中,这些都属于外引。内升方面,在市教委大力支持下,从今年投入大量的资金,把通州区所有的1.16万教师用三年的时间进行强化培训,全年提升通州师资力量的理论实践的水平和能力,这样实现一个自身的提升,通过外引和内升实现通州教育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服务副中心的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需求。
主持人(黄彦):看的张区长说到的底气十足。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都配套齐全。有两位市民代表想跟你们进行交流?
市民代表:张区长您好,我想请问您一个问题,我是咱们通州的一位普通居民,作为老百姓,尤其是我们这一代80后,正好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孩子难免有磕磕碰碰,小病小灾,通州城市副中心以后肯定人越来越多,会不会出现看病难的问题呢?
张力兵:医疗服务也是民生工程,也是体现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的标志,同时医疗资源向通州疏解,本身也是提升通州的公共服务水平,也具有反磁力,对副中心发展的要素向通州进一步集聚和疏解,也起到促进作用。
在医疗方面,我们主要通过:一个是外引来提升,比如像今年年底,安贞医院就要开工建设了,人民医院通州院区今年要入驻,明年投入使用,儿研所、妇产医院已经确定落户通州,这是外引来提升。第二是合作提升,比如像东直门中医院与通州的中医医院融合发展形成一院两区,今后我们叫做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像人民医院在我们的漷县第四医疗中心移过来,潞河医院在打造医联体,形成合作模式。还在进行的一个探索就是划转提升,在市卫计委安排下,通州的120、急救中心划转给市急救中心。结对提升,发动了全区二三级医院一共6家,这些医院的优质科室与全区19个社区中心进行结对,我们结成了89个帮扶对子,全面提升整个全区的社区医疗水平,通过这四个方面,全面把通州区的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满足城市副中心发展的要求。
主持人(黄彦):今天直播都是特别实在的问题,咱们下面说说大家特别关心的通州的水怎么样,我们带您去一个通州的污水处理厂看看。
(VCR)
主持人(黄彦):刚才小片中污水处理厂可以说刷新了我们的认识特别让人涨见识,上面还建起了美丽的花园。我们知道通州一直以“北方水城”这个称号为荣,请问张区长,接下来如何加大这个水系的整治呢?
张力兵:通州是多河富水,有三级以上河流19条,举世瞩目的大运河、纵贯通州南北,在全境有42公里,通州同时也是地势比较低洼,所以俗称叫九河末梢,全市90%以上的雨水要通过通州来排出,因此通州的地表水的水质不是很理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通州区和各个上游区共同打响了水环境的攻坚战。
一是规划引领,编制了《“十三五”通州区水环境治理规划》,构建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水环境的格局,进一步推进水环境的治理。
第二是重大项目的推进,今年我们共安排了35项水治理项目,投资达到388亿元,投资量非常大。今年要完成11条段中小河段的治理,一共是163公里,到今年通州区的黑臭水体要全部完成。城市副中心建成区实现污水管网的全覆盖,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这就是要投入很多。
第三水质要进一步的提升,从今年我们进行了一个调查,往年可能也就是二三种水鸟,今年有二十多种水鸟落户在大运河的两岸。
主持人(黄彦):现在放的照片就是实实在在在大运河拍摄的。
张力兵:通州的摄影爱好者拍到大运河里面的各种水鸟。
主持人(黄彦):有时候自然生物的选择是非常客观,也是有说服力的。
张力兵:这也充分证明水质充分的改善。
主持人(黄彦):从规划专业的角度,魏主任我们在生态规划建设方面有什么考虑,特点又是什么?
魏成林:有三方面的突出:一个是突出绿色,副中心的绿色空间占规划的40%,其中10公顷以上的绿地有20多处,在副中心的建设区范围内绿地15平方公里,15平方公里相当于老的崇文区的概念,意味着通州规划的12个组团里面,每个组团都有一个平方公里的绿色空间,当然具体布局不会是这么均衡的布局,会有集中、有分散。但是我们要求从规划上考虑是要500米全覆盖,10分钟能走到。这是绿色。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蓝色,刚才张区长介绍,有19条大小河流从通州境内通过,这样一个特点就是规划要充分利用和考虑,以河道自然的走向,以及和组团之间的关系,把水能够引到组团里,使组团更加的生动。再有要考虑海绵城市,就是通过建筑新材料的利用雨水渗透,使城市副中心节水,同时有利于减缓地面的沉降。
第三是突出清洁能源,我们现在要利用一些新的能源,比如像行政办公区,新能源供热等一些重要问题。
主持人(黄彦):说到通州的话题千头万绪。现在请丁丁说说网络提问。
丁丁:这次关注的另一个关键词是水城共融,灵动的水怎么注入城市当中,我们的网友进行了微信提问:
网友:在国外经常能看到餐厅啊、咖啡馆建在水边,给人的感受非常惬意,不知道以后在副中心是否也会有类似的建设?
魏成林:亲水设计要改变原有,过去我们是叫垂直的堤坝,要用缓坡式的堤坝,同时要把绿色、各种节点综合的考虑好,我们现在在通州有很多的节点,还要考虑和城市的交通、轨道交通出入口结合起来,这样统一形成一个集各种功能为一体的亲水的环境。关键问题是要解决好防洪的问题,因为防洪涉及到城市的安全,两方面都要兼顾到。
主持人(黄彦):说到这儿现场的观众又要提问了,赶紧请出市民代表:
市民代表:我是南锣鼓巷的,我们市中心现在在疏解、腾退,留白,为的是美化首都的环境。但我们也付出了一些代价。我想问副中心在规划时是否留足了绿地和公园。
主持人(黄彦):说到这儿现场的观众又要提问了,赶紧请出市民代表:
市民代表:我是南锣鼓巷的,我们市中心现在在疏解、腾退,留白,为的是美化首都的环境。但我们也付出了一些代价。我想问副中心在规划时是否留足了绿地和公园。
张力兵:没问题,留足了,应该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城市副中心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绿化、美化,增长吸引力的要求。我们现在可以说是集中力量在“绿”这篇文章上做好。首先就是要构建副中心的绿化格局,我带来一个图板,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所构建的绿色格局是“两带一环一心”,第一带是沿着潮白河的东部绿带,第二条绿带是沿着中心城区在西部一条绿带,“一环”就是围绕着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要形成一个环城的绿色休闲游憩环,“一心”是城市绿心,将达到70%。这是总体的绿化格局。
同时,我们还要进行重点的突破,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园林项目上,到2030年我们要建成九大森林湿地,城市副中心要建成38个公园,今后群众出门500米可以进入公园绿地。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指标。从近期的情况讲,可以说到2020年公园绿地的人均面积,公园绿地将从9.6平方米提高到18平方米。
第三绿化上形成自身的特点,也就是说城市副中心的绿化我们一定要形成一个森林城市的效果,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我们的绿化体系要坚持尺度要大,厚度要宽,园林艺术的水平要高。一定要坚持这个。要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因为我们在前两年的努力下,我们已经在绿化当中建设的100公里自行车慢骑系统,今年再准备建设150公里,到2020年我们要建设630公里的自行车慢行系统,因为对于一些自行车爱好者来说这是非常理想的休闲的场所。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把绿这篇文章做足,这是城市副中心提升魅力的关键所在。
主持人(曹一楠):好,感谢我们的记者海燕,刚才在采访当中这位市民也谈到对于文化方面特别关注,下面想请问一下张区长对于大运河这文化带的规划方面现在有一些什么样的考虑吗?
主持人(黄彦):这个问题如果从规划方面恐怕要从魏主任开始吧?
魏成林:大运河文化带是北京文化中心战略定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说北京文化中心主要体现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是排在第一的,大运河非常美。而且大运河的特点,就是一条跨越时间和跨越维度的一条河,我们的河流一般是横向,黄河、长江都是横向的,而大运河把横向的自然河流贯穿起来,这是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都是非常有力,所以大运河的特点就是包容性、地域性和互相的交流。另外在北京的大运河文化带并不仅仅指的是通州段,还包括昌平的白浮泉、通惠河等等,多条河流,沿这些河流有一系列的文化古迹。具体的文化古迹方面的问题,尤其是通州的文化古迹有哪些还是要请张区长说。
张力兵:我今天带来了一张通州古城的图板,大家可以看到,这是通州古城,东边这部分,它始建于明朝的洪武元年,西边这一块是在乾隆三十年向西又扩的一块城池,两方面加起来是6平方公里,也很巧合和咱们行政办公区也是6平方公里,面积是一样的。大家看到东侧是大运河,大运河将南方的粮食、布匹、茶叶、瓷器,包括建筑,皇宫的木材等等统统通过大运河运来,比如原来的粮食每年有500万担,7亿斤的粮食,供应京城。粮食要在土坝这个位置卸下来,然后要通过通州城的水系存到通州城的中仓、西仓,然后其他的粮食要通过通惠河运到积水潭,存到城里的粮库。
主持人(黄彦):有不谋而合,也有历史的必然。
张力兵:还有朝廷的户部、吏部、兵部等,相当于现在的办事机构,还有5所书院,贡院,顺天府22个州县的秀才要在这里考试,考完举人到京城进行会试,从整个通州城的服务保障、文化教育,包括军事拱卫都可以说和现在城市副中心的职能相近,因为我们说把通州定为城市副中心,既是历史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历史必然。
主持人(黄彦):好。最后一点点时间,二位领导一人一句话描绘一下未来美丽的通州。
魏成林:我觉得看一个城市美不美、有没有魅力,要看它带来多少愉快和希望,这是城市的精神,也是我们规划工作所追求的目标,希望将来达到这样的目标。
张力兵:这个问题我反提回去,因为在今年6月11日北京电视台全程直播通州半程马拉松,你们采摄历历在目,就充分回答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