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华视点 > 中华视点最新评论 > 正文

周少来:“隐性形式主义”亟待破除

2018-08-01 09:52:50    环球时报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周少来:“隐性形式主义”亟待破除

形式主义为何长期存在?这绝非以“干部作风素质”所能简单解释。在全面从严治党层层传导的压力下,各种公开的、显性的形式主义大为减少,但各种“隐性形式主义”不减反增,令基层干部头痛不已,如最近讨论较多的“痕迹主义”。这值得人们深思。

隐性形式主义不像显性形式主义那样“粗暴简单”、易于察觉,而是潜藏或裹挟在各种政策的宣传和执行之中,甚至打着“加强管理”等各种旗号,造成“资源空耗”“体制空转”“政策空悬”“治理无效”。比如“用文件落实文件”,只见层层文件转发,不见落实细则,不见联系实际,更没有落实文件的切实行动;上级忙于开会检查,下级忙于应付检查;对于中央和上级的政策,进行“形式化落实”“选择性落实”,甚至“扭曲性落实”。看似大家都在忙,但实际效果寥寥。

各种形式主义的顽固难除,当然有“干部作风和素质”的问题,但其能够长期潜伏隐存,其实背后有着深刻的体制根源。

层层加码的压力型体制。层层下传压力,层层加码压力,各级党政干部在感受到“压力山大”的同时,也更加“谨小慎微”“惟上是从”。为了尽快将“压力”传递给“下层”,也为了尽快地完成本级的“政治任务”,在“坚决执行中央决策”的旗帜下,“隐藏”在各种形式合法、表态高调的“会议和文件”中的形式主义,就十分“合理”地隐身和存在下来。

层层下卸责任的追查机制。在层层召开会议、层层宣讲文件的同时,“一层又一层的行政责任书”也就同时签订了,最终的“实施单位”都“落实”到基层乡镇政府。之后,上级部门的“责任”,就是不断地“检查和监督”。而基层乡镇政府作为“行政终端”,再也不能够“下卸责任”,面对“几十个项目任务、几百次检查验收”,在“人少事多”的困局中,只能“硬着头皮应付”。所以,越到基层,各种隐性形式主义就越严重,“精准扶贫变成了精准填表”,“高质量完成任务变成了高质量迎接检查”。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