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击医托不能只盯着“托儿”
没有了医疗机构的主导与参与,医托只会是无源之水。由此而论,打击医托背后的医疗机构及其违法人员,比单纯惩戒医托更为重要
6月27日,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公安分局接到群众举报,在位于遵义市汇川区澳门路的欧亚男科医院,打掉一个以民营医院和下属“医托”部门共同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按警方通报,遵义市欧亚医院招募大量社会人员,对不特定人员进行添加聊天,诱导无辜群众前往医院就诊,并在就诊过程中通过虚构病情、夸大病情、过度治疗等方式骗取群众钱财(7月2日《新京报》)。
医托诈骗现象泛滥成灾且久治不绝,已然成为法治的最大挑战。1998年12月,卫生部与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清理整顿非法医疗机构严厉打击医托违法行为活动的通知》,明确定性医托为违法活动,行骗的违法人员将受到处罚。时至今日已快20年,医托违法犯罪行为依然处于高发态势,在各地开展深入治理的当下,遵义欧亚男科医院公然招募社会人员实施医疗诈骗,其性质十分恶劣。
从大量的案例看,医托诈骗不只会造成公众的财产损失,当事人可能会因此延误病情而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危及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用“谋财害命”来形容医托并不为过。与其他诈骗相比,医托诈骗的社会危害性更大,更应受到严厉的惩罚。然而事实上,受医疗专业性强、法律不完善和举证难、处罚难等因素影响,对医托的打击往往失之过软和失之过偏,有“以罚代法”和“以罚代刑”之嫌。如果对医托不能以累计违法金额来定性,大多数情况下则只能“抓了又放”,给予简单的治安处罚了事。
对医托如此,对源头一端的医疗机构同样如此,并未实现严惩。众多案例显示,有关部门对涉事医院要么通报了之,要么罚款了事,严重一点的则是扣减等级分,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笔者以为,像“行贿受贿同罪”的原则那样,对利益链中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以诈骗定性,继而进行法律后果的追溯,关系到医托诈骗现象的治理前景。
很多人看病求医,通常会先上网搜索应该去哪家医院?或者在网上进行咨询。如果您遇到一位在线咨询医生,他们详细询问您的病情,还会积极推荐医院和专家,甚至协助您挂号就医,这个时候,您先别开心,而是需要小心
新华社深圳5月13日电 题:冒充“三甲医院”医生、忽悠患者买没用的药,“网络医托”到底有何“话术”?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周科 近期,深圳市龙岗区警方侦破一个涉医诈骗犯罪团伙
很多人看病求医,通常会先上网搜索应该去哪家医院?或者在网上进行咨询。如果您遇到一位在线咨询医生,他们详细询问您的病情,还会积极推荐医院和专家,甚至协助您挂号就医,这个时候,您先别开心,而是需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