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抛开优越感,平常心看待留学和留学生就业
作者:杨鑫宇
与在国内上学相比,留学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优越之处。如果今天,还有人抱着“高人一等”的心态,以归国之后“好找工作”为目的留学,恐怕从一开始就走偏了方向,这种心态绝不足取。
不知从何时开始,“留学生归国找不到工作”成了一个隔几个月就会被炒一次“日常”话题。因此,当这一话题再次因为一篇题为《留学到底值不值:男子在俄名校深造7年,28岁回国难找工作》的文章而火热起来的时候,我的内心毫无波动,而只有“不出所料”的淡然与平静。
对这个问题,我多少算是有些发言权,因为我本人就是一名在不久之前才体会过“就业之难”的留学生。
平心而论,在这个时代,想找到一份合适且喜欢的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自己找到如今的工作,固然没少努力,但也有一些运气的加持。然而,从我和我同学的实际情况看来,留学生找工作却也并没有特别困难,大多数朋友最终还是找到了合适的工作,而找工作过程之中的艰难困苦,是每个求职者都会经历的,并不会因为“留学生”的身份而改变,因此也就不值得拿来“卖惨”。从数据上看,留学生的实际就业率并不比国内应届毕业生低,而收入水平还是略高于国内应届毕业生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留学生就业难”根本就是一个伪问题。
然而,这个答案,并不能抚平大多数留学生内心的焦虑。“留学生就业难”之所以总是被我们挂在嘴边,说到底,还是因为社会大众在内心深处没有把留学生和国内高校的毕业生放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比较。
一方面,不少留学生都会有一种自视甚高的“海归”优越感,认为自己接受的教育天然优于国内的毕业生,身上有很重的“偶像包袱”,因此总是放不下身段;而另一方面,社会舆论对留学这件事的认识也有些过时,一些媒体仍习惯用一种“仰视”而非“平视”的口吻描述留学生,普通民众中也不乏一提起“留学生”就联想到“社会精英”者。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之下,许多人在看待留学生就业率时,自然而然地戴上了“有色眼镜”。他们从一开始就不认为留学生的就业率应该与国内高校毕业生相当,因此,才会将事实上并不低于平均水准的留学生就业率称作“就业难”的写照。
留学生就业到底难不难?关键还是要看和谁比。曾经一段时间里,绝大多数中国人还出不起国,留学生堪称凤毛麟角,一回国自然就会被当成“重点人才”争抢。和那个年代比,今天的留学生,当然称得上是“就业难”。然而,如果把比较的对象换成今天全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留学生的就业难度恐怕并不比其他人低多少。留学生们的焦虑、愤懑和埋怨,多少也就有了些“矫情”的成分在里面。
从另一个角度看,留学生就业率从远高于国内高校毕业生,到现在越来越趋近于国内毕业生,其实是国内就业市场日渐趋于理性的表现,是社会的进步。殊不知,用人单位招工,其他同等条件下,应聘者的工作能力、综合素质才是最重要的,而是否留学并不是衡量一个人工作能力和素质的必备因素,因此也不应被视为优先录用的必要条件。在这个问题的认知上,社会舆论都早已发生了巨大改变。每次一出“留学生就业难”类的新闻,总能看到评论区里相当多的人表示要理性看待留学生,“能力强才是最重要的,留学生在这一点上并不一定比国内毕业生强”的声音并不少见。
不论是留学生还是社会大众,都该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今天,留学早已不再是什么“高人一等”的事情,而已经变成了一种纯粹的个人选择。何况,在许多学科上,目前的国内顶级名校的水准都已不输国外。再者,在各类奖学金的加持之下,自费留学也早已不仅是富家子弟的特权。
选择出国留学,为的或许是拓宽国际视野,或许是逼近学术前沿,也可能干脆就是想换个环境。与在国内上学相比,留学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优越之处。如果今天,还有人抱着“高人一等”的心态,以归国之后“好找工作”为目的留学,恐怕从一开始就走偏了方向,这种心态绝不足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