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重庆某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一名大一男生在体育课期间突发晕倒,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不幸身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表示自己是亲眼目睹,男生是在体测时突然晕倒,学校和医院很努力地抢救,可惜为时已晚。
类似的大学生长跑猝死事件,每年都在发生。2012年上海一名大三学生,在测试1000米时突然晕倒,急救无效后死亡;2013年湖北一大二学生,在进行1600米测试时,突然晕厥甚至呼吸暂停险些猝死,最后通过抢救挽回了生命;2014年,一名宁波的大二学生在长跑测试中,突然猝死;2015年10月24日,南京一名大三男生在体育测试跑1000米时,猝然倒地昏迷,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2015年12月7日,武昌某学院大一男生小勇(化名)参加体能测试千米跑,快到终点时突然倒地,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
随着国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在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上均有明显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了青少年身体素质呈现下滑趋势。这时,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的今天,青少年却在向“手无缚鸡之力”的孱弱书生发展?好日子难道就只能养出弱孩子?
9月6日,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天仙镇天仙学校双庙教学点,一名孩子在体育课上玩耍由黄小林老师捡回来的废旧汽车轮胎。新华社发(钟敏摄)
学生体质
下降根源在何处?
在众多报道和研究中,普遍认为导致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社会、学校和家长片面看中学习成绩,追求升学结果,轻视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运动兴趣的培养,导致青少年课业繁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
另一方面是学校、城市的体育设施建设不足,学习生活与日常生活都很难为青少年的体育活动,保证有足够的空间、设施和时间。而且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教育责任存在认知缺失与矛盾。
具体表现为,学校为了规避风险和不影响文化学习,不与家长发生冲突,或因沟通成本高而选择基于“不出汗、不脏衣、不喘气、不摔跤、不擦皮、不受伤、不长跑、无强度、无对抗、无冲撞”的“三无七不”温柔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但这并不完全是学校的问题,还有家长观念上的偏差所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