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赵薇再有钱,希拉里敢要吗?|冰川观察
作者:陈季冰来源:公号“冰川思想库”
这两天,微博和微信上疯转一则消息称:
希拉里竞选团队开始清账散伙,同时公布了收到的竞选资助的资金来源,中国是继沙特之后第二大外海政治献金来源,其中千万美元以上的政治献金依次是:壹基金、阿里巴巴、民生银行、复兴集团、中国女权理事会、鸿海集团,来自于中国大陆最大额的个人政治捐款人是女影星赵薇。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这个帖子或许比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本身更加令人震惊。
赵薇工作室的声明
虽然马云和赵薇被人造谣不止一次,甚至曾被说成试图“联手控制世界”,这次赵薇团队还是很快通过微博予以否认,并称要对恶意诽谤者追究法律责任。但根据我对新媒体根本属性的了解,我认为之后发生的所有一切都已不重要,那个帖子想要达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作为一个媒体观察者,面对这场充斥着谣言和中伤的美国大选,我一直在静静地等待着它与中国有关的“重磅阴谋论”的出现。我并不期望它的出现,但我知道,在这样一个新的媒体时代,它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如我在前一篇文章(《不信谣不传谣,特朗普做到了吗?》)里已经说的,正是这样的时代造就了“特朗普总统”。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主动放弃捍卫真相的抗争。
美国禁止接受外国人政治捐助
我与马云和赵薇素昧平生,也不是他们的粉丝,但我还是要说一句,只要对美国选举和政治捐献方面的法律稍稍有一点了解,你就能立刻判断,上述帖子毫无半点可信度。
首先,美国法律禁止政党和候选人接受外国人和外国机构的政治捐助。
其次,美国政治捐赠法律对个人捐赠早就设有“基本捐款限制”。根据2014年4月美国最高法院作出的裁决,个人对每位候选人单次竞选的捐款不得超过2600美元(初选和普选两次加起来捐款可达5200美元)。
此外,为管理这些庞大的政治资金并且防止出现腐败丑闻,美国设有联邦选举委员会(FEC),对竞选团队的经费筹集和开销严格监管。
如果希拉里竞选团队真的接受了那么多海外政治献金,恐怕希拉里本人早就像特朗普的拥趸高喊的那样被“送进监狱”了。至于什么“最大额的个人政治捐款人”,在封顶5000美元的法律限制下,更是个笑话。
马云与赵薇
不过,虽然这个谣传恶毒且拙劣,但它可能也不是一点都没有由头的。结合以往的一些传闻,我猜想,它可能与克林顿基金会有关。
克林顿基金会是一个慈善机构,由比尔·克林顿1997年创立。迄今它已经筹集了20多亿美元资金,用于支持应对气候变化、预防疾病、预防儿童肥胖症以及反对性别歧视等全球性事业。
然而,多年来一直有批评者指责该基金会模糊不清的角色和责任。据称,在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期间,它接受过从阿塞拜疆到卡塔尔的许多外国政府的捐款。这些金主通过向克林顿基金会捐款来寻求从美国政府获得其他回报,包括与希拉里等美国高官会晤,其中还有不少人权记录糟糕的政府。
在整个选战过程中,围绕克林顿基金会的传闻一直是希拉里的一个沉重的负面包袱,也是特朗普揪住不放的最重要话题之一。就在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上,他还说,“那是一家犯罪企业。”
克林顿基金会
过去几年来,关于一些中国富豪向克林顿基金会捐款的传言时有耳闻,但具体和准确的情况大多不了了之。我猜想,本文开头那个帖子也是来源于此,它故意将向一家以克林顿的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的捐款与政治献金混淆起来,以达到试图达到它的目的。
然而,美国是一个法治完备的国家,慈善组织的资金是根本不可能被挪作政治选战之用的,就连一贯善于造谣中伤的特朗普都没有说过,希拉里的选举用了克林顿基金会的钱。
美国总统选举的钱从哪来?
唐纳德?特朗普经常毫不掩饰地吹嘘自己多么有钱,他这么说是为了向选民保证,自己的选战不必借助政治捐款(意味着当选后也不会听凭利益集团的摆布)。他曾说,他准备拿出10亿美元自己的钱来投入这次选举。
这似乎再一次印证了许多中国人从小到大一直被反复灌输的一种观念:西方的民主说到底都是富人的游戏,而所谓选举,其实也不过是金钱的比拼而已。
那么,这种判断当中究竟包含了多少合理成分呢?
选举毋庸置疑是一件需要花很多钱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完全就是靠金钱堆起来的。今年大选的各项最终数据尚未统计出来,让我们看看过去两届的情况——按照观察选举经费运用的无党派研究机构响应性政治中心的统计,2012年总统选战的总花费达到25亿美元,而2008年选举则花费了18亿美元。
历届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竞选花费
除了必要的行政成本支出外,这些钱大都花在了广告上。《纽约时报》援引媒体专家估计,2008年大选中,美国全国花在政治广告上的资金约有25亿美元,而2012年的开支增加了三分之一,达到33亿美元。(这个数字之所以高于前文提到的竞选总开支,是因为后者包含了其他并非直接为服务于总统大选的政治广告,例如国会两院议员以及各种地方性的选举等等)
金钱对于选举的结果的确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少数富人“收购”民主的现象在美国一直存在,但从未像今天这样突出。这是因为,近年来出现的所谓“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superPAC)”从根本上改变了竞选方式,对竞选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使一小部分超级富豪能够对选举产生比以往大得多的影响。
迄今为止美国竞选资金的最大来源是个人捐款。
1905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向国会宣布:“企业对任何政治委员会或任何出于政治目的的捐款,都应当受到法律禁止。”两年后他签署了一项法案,使对这类捐款的禁令正式成文。
但一个世纪以后,这条戒律却寿终正寝了。在2010年对“联合公民”一案的审判中,联邦最高法院作出了一项判决,赋予企业为影响选举进程而投入没有上限的资金的权利,尤其是对联邦一级选举的捐款,理由是“企业与个人一样享有言论自由”。
令人十分奇怪的是,法律虽然对捐献给单个候选人用于竞选活动的金额进行严格限制,却不限制宣传或攻击其他候选人等与具体竞选活动无关的活动的开支。
最高法院判决的效果立竿见影,自那以后,superPAC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现。此类组织通常因支持或反对特定议题而形成,它的特色是不依附某候选人,不受FEC的监管,也无须遵守捐款限制。最高法院的规定使它们可以无限量接受公司捐赠,并在选举日之前的任何时间进行花费,只要它们不与候选人本人进行协调。
一些政治观察人士指出,由于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投入选举进程的大量资金造成竞选开支飙升,其最直接的后果是候选人越来越依赖于它们的捐款,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将加剧由企业来制定游戏规则的“金钱政治”趋势。
以本届大选为例,早在2013年夏天,奥巴马第二届总统任期还刚开始了半年,一个组织得十分完善的名为“为希拉里准备”的政治行动委员会(ReadyForHillaryPAC)就已成立。成立第一个月就争取到了一万名支持者,募集到了125万美元资金。
政治捐助的争议从未停止
关于政治捐助的争议,在美国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在上届大选时,奥巴马竞选团队联席主席之一、前国会参议员拉斯·范戈德曾在其创办的“进步联盟”网站上用“总统错了”的大标题,公开批评奥巴马接受superPAC资金的行为。
范戈德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不透明的组织是在干预和腐蚀健康的政治运行方式,奥巴马拥抱它们无异于“与魔鬼共舞”。相反,他认为,奥巴马总统一有机会就应该任命一个“进步”的大法官,从而促使联邦最高法院推翻先前认定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合法的裁决。
随着奥巴马时代即将终结,有关这个问题的争论看来又将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奥巴马近日发表演讲
不过,今年的大选在这方面出现另一个新情况,即那些大公司、大财阀支持的候选人似乎都敌不过单枪匹马、特立独行的反体制政客。
在共和党内,收到大额捐赠最多(意味着最受大公司青睐)的杰布·布什是第一批败下阵来的候选人;在民主党这边,希拉里·克林顿收到的一边倒都是大额捐赠,而伯尼·桑德斯则正相反,但他一直与希拉里缠斗到了最后一刻……
最终,无论是受到大财阀支持的杰布·布什、希拉里·克林顿,还是受到公民“散户”支持的伯尼·桑德斯……都败给了不靠政治捐赠的唐纳德·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