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丰毅和张国荣合作主演的《霸王别姬》,是中国影史的一部经典佳作,不用再说过多的赞誉之词。
最新一期的《王牌对王牌》里,节目组重演了经典的霸王别姬片段,配上那首《当爱已成往事》,虽然尹正饰演的虞姬明显跟哥哥的扮相不同,但此情此景,让人沉浸其中,不胜唏嘘。
节目中播出了一些哥哥当年在片中的画面,让人感觉音容宛在,
看到哥哥的画面,现场嘉宾和观众都感慨落泪。
表演结束后,主持人问张丰毅,现在看到和25年前,哥哥扮演的程蝶衣扮相几乎一样的角色,会不会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张丰毅说,25年实在太长了,生出这么多感慨,一句话: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感觉这句肺腑之言不仅是对在场的人说的,也是对哥哥说的吧。
虽然旁观者清,但是别人也体会不到哥哥临走时的心情,以他的阅历,如果不是无路可行,也不会选择告别。
哥哥会永远活在喜欢他的粉丝心里,当时的他,或许是解脱了。
下一页:小楼依旧当年貌 世间再无程蝶衣
两个固守于爱、固守于信仰的人,一个以死保住了自己的清白,一个以死回复了最初的自己,只剩下那个曾经叱咤江湖的“霸王”站在那里。一个人在舞台中央,那么寂寞。
华语经典电影里,有一部永远不会缺席,那就是上映于 1993 年的《霸王别姬》,又名《再见,我的妾》。这部由张国荣、巩俐、张丰毅主演,陈凯歌执导,李碧华、芦苇编剧的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展开。
1993 年,电影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中国影片;1994 年,张国荣凭借此片获得第四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贡献奖;2005 年,《霸王别姬》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直到 2010 年,这部影片还被英国电影杂志《帝国》评为“ 100 部最伟大的非英语片”。
在《霸王别姬》里,每每看到张国荣,心都会为之一颤。那种没落贵族的高雅气质,那种哀怨而骄傲的眼神,那种轻柔又充满感情的动作,无一不让人心牵程蝶衣的所有一切——他的情感,他的情绪,他爱的人与他妒忌的人。
其实蝶衣是个单纯的人。被师傅逼着从小唱坤角。但每次都会说“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他是为了小石头,为了那个一直照顾他、关爱他的大师哥、后来的霸王段小楼而留了下来,心甘情愿的在后来唱: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他并不知道,在那以后,他所有的心情与情感就轻轻的在这句话里被颠覆了。
从此,小豆子成为了程蝶衣;或者,更确切地说,只是成为 “虞姬”,虽然他也演“贵妃醉酒”,扮“牡丹亭”,但他的心愿,只是与他的霸王呆在一起唱一辈子的戏,做到师傅昔日里说的那般,“从一而终”。但就如段小楼所说,他忘记了,戏与人生本是两码事,他偏要将戏中全部的思想与情感倾倒进生活,如此固守,执迷不悔。
直到菊仙的出现,直到这个名妓抢去了他的“霸王”。不知道为什么,在看到所有人恭贺着段小楼能与菊仙定亲而程蝶衣突然打开房门安静的出现在热闹的人群中时,心里会生出深深的遗憾与伤感。我想我是被蝶衣单纯的执著所感动,以至于始终对处在这场纠葛中的最大受伤者抱有同情与遗憾。
除了段小楼,京剧就该是他最难割舍的东西了。其实人戏不分倒也正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他对戏的痴迷。他为日本人唱戏,开始仅仅是为了营救段小楼,但青木对京剧的尊重与喜爱又令他不自禁的感到宽慰。相较之下,段小楼、小四所代表的所谓“劳动人民”反显出一种可笑的愚昧。
相对于蝶衣,菊仙要幸运得多,也不幸得多。她得到了段小楼的爱,却也经受了他的背信弃义。对于蝶衣,她内心始终复杂:既反感他人戏不分地迷恋自己的丈夫,又轻视他耍尽手腕要与段小楼在一起。作为女人,她在身为名妓时就渴望从良,有种要保护自己家庭的本能。她认为一切的不祥都缘于蝶衣,所以曾强烈要求丈夫与他分开;但她胆色过人,同样心地宽厚,心疼被毒瘾折磨得死去活来的蝶衣,怜惜无法上台演绎“虞姬”的蝶衣,甚至在丈夫揭发蝶衣时也予以喝止。在她生命的尽头时刻, 只是澹然的将蝶衣送给小楼的剑放还给揭发了她的蝶衣,然后转身,回头,轻轻一笑,无奈伤感却无限宽容。这个八面玲珑的女子被自己深爱并深信的丈夫推向深渊,却没有再去害任何人。坚强,孤独,又那么骄傲。
可笑的是被他们两个同时迷恋的“霸王”。迷恋是什么?那是包含了太多纯粹与伤感的东西。挚爱,信任,无悔,崇拜,是一种深陷其中欲罢不能也不愿的盲目情感。但整个悲剧的最深邃最惨烈之处,正在于这种迷恋所遭受的彻底的毁灭性打击。两个人共同的偶像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几乎没有犹豫就作出了决断——背叛。而对象就是他深爱的妻与深信的师弟。
直到最后,历经种种磨难后的蝶衣与段小楼重新站在了舞台上。二人再度合作起那场见证了他们全部甜酸苦辣全部心情故事的“霸王别姬”。当段小楼忽然的唱出“我本是男儿郎”时,蝶衣那么自然的接口:又不是女娇娥。段小楼只是说,错了,又错了。蝶衣于是在那刻恍然的醒悟:一直沉溺在戏中多年的情感原来只是“错了,又错了”。他终于没有选择,坦然地拔剑,在那把见证了他们师兄弟从头至尾全部故事的剑下倒地。那样平静,波澜不惊。最终,他在清醒里背叛了自己的情感;也或者,他已经做到了“从一而终”。只因,他是以“小豆子”的身份出现在师兄面前,也以恢复了的“小豆子”的身份死在师兄的脚边。
《霸王别姬》的电影与原著对比,主要修改了四个地方:
一是幼年的小豆子负气将母亲留下的大衣烧掉了,原著中并没有这个故事。
二是添加了背《思凡》背错的时候小石头用烟斗撬小豆子嘴的场景,原著中同样没有这个故事。
三是文革时火中救剑的人改成了菊仙,而不是程蝶衣自己。
四是结局时程蝶衣自刎,而原著是他清醒了过来过上了正常人生,用了四个字“戏演完了”。
粗粗就这四件事来看,其实除了第四条以外,其他算是电影中的小插曲。其实,自刎是一个不错的结局。既然前面“不疯魔不成活”是对程蝶衣的唯一写照,那么这个结局或许是唯一可能。在剧中的最后,段小楼逗他似的让他又背《思凡》,蝶衣听到“我本是男儿身”的时候,整个人愣住,因为那个时候他终于从梦里清醒了过来,认识到了自己是个男人,自己不是虞姬,自己爱上了不该爱的人,他在那个时候才终于从戏台上脱离了。然而那清醒,只持续了短短的数秒。不知是出于对不堪回首的人生的逃避,还是对戏割舍不下的怀念,他最后还是选择了重返舞台,将这出戏轰轰烈烈地演完,为这戏梦人生画上一个合适的句号。
两个固守于爱、固守于信仰的人,一个以死保住了自己的清白,一个以死回复了最初的自己,只剩下那个曾经叱咤江湖的“霸王”站在那里。一个人在舞台中央,那么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