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27岁的女孩龙晶睛在大学还未毕业时便开始利用暑期深入大山参与支教。不仅如此,她还先后组织了1500名志愿者进入大山,教孩子们英语、手工,带孩子们一起跳舞、做游戏。
龙晶睛表示,自己做乡村支教的契机是一张照片。虽然自己在之前就曾参与过支教,但在看到大山里如此艰难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她觉得自己个人的力量太有限,并感受到一种无力。半年后,她在电视节目上看到一张“湘西女孩抱弟弟上学”的照片被爱心人士纷纷转发,她意识到虽然她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是她可以成为一个传播的载体,让更多人看到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
2019年,龙晶睛硕士毕业后,她全职投身进公益活动,定点帮扶了8所乡村学校。关于自己被部分网友抨击太高调,龙晶睛也大方地表示:这其实也是好事情,它是值得被传播出去的。同时她也希望自己能感染更多的人来关注乡村教育,一起来助力乡村振兴。
以下为实录:
中华网:是什么契机让您选择在还未毕业的情况下就利用暑期深入大山呢?
龙晶睛:因为我从小到大过得都还不错,是九零后嘛,是在爸爸妈妈的保护下长大的,然后很早16岁就出国了,所以我想去了解一下另外一个世界就是那个世界可能更需要我。同时呢,也是跟我的成长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想要去看看大山那边的孩子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所以我就利用假期的时间去到湘西了。
中华网:在刚开始支教时面对大山里相对落后的发展和教育您觉得遇到最大的难题是什么?是怎么解决的呢?
龙晶睛:我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乡村缺老师吧,不管是村校也好,还是这个乡里面的学校也好,因为很多的老师都不愿意留在类似这种欠发达地区。
所以我们现在的一个解决方式是让那些比较有理想的人啊,同时呢,想要参与到乡村教育这个行列里面来的一些外面的人成为支教老师,我们培训上岗,然后去到里面,去做支教啊。当然我觉得最好的一个解决方式呢,还是要结合我们的这个乡村振兴的政策,只有整个乡村的发展好起来了,乡村才能够留得住人才,比如说我们的老师,还有孩子们的父母。
中华网:您在和学生相处时有没有特别难忘的事情?
龙晶睛:就是那个是板井村的孩子们,他们很可爱,每次我去板井村的时候他们都会送我很多的小礼物,就延伸成了一种礼物文化吧,就是会把他们家里的那些小芭比娃娃呀小本子啊,然后一些小吊坠呀一些钥匙扣啊,这样的小东西都会送给我。
有一次我要去学校,因为在路上有点事儿被耽误了,我自己开车进去的。那个时候学生们已经放学了,他们就都回去了。我还想着说带志愿者去学校看一看,我就走到学校去,因为孩子们没有等到我嘛,他们放学以后都走了,他们就在窗户上面给我留了言说欢迎小龙姐姐,然后还在黑板上面给我写了字,说:小龙姐姐欢迎啊,我们爱你呀,就还蛮感动的。然后有一个小朋友把我拉到那个他们的乒乓球桌架子下面,我看到他们用笔在上面写了一句话说:小龙姐姐最美啊。我觉得他们特别天真,特别可爱。
中华网:看您会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支教经验,您是出于什么想法要把这类经验传授给其他人呢?
龙晶睛:因为我自己有十年的支教经验嘛。然后有很多的怎么样教孩子,怎么样跟孩子们相处啊等等,各个方面的就会比较有经验一些,所以我想把自己看到的了解的告诉大家,让大家少走弯路。
中华网:您先后组织了1500名志愿者投身乡村支教,您觉得在组织志愿者时遇到过什么困难?是如何解的?
龙晶睛:就是大家刚开始都还挺热血的,然后也挺好的。但是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可能都有自己的一些工作啊,学业要去繁忙,就没有办法把这个项目一起可持续的把它运作下去,后来我们是没有用一个纯公益项目的形式来做。我们把这个项目变成了一个全职的公益机构,然后大家把这份事业当成自己的职业,也有固定的这个酬劳啊,各个方面的。所以就能够把我们想要去做的事情,一步一步的稳扎稳打的去把它做的更好,因为人稳定了,才能够做一些稳定的项目啊,去帮助到更多的孩子。
中华网:在您登上热搜后有部分网友抨击您觉得您太高调,认为您是因为家境好才有时间有资金去支教,对于这类看法您有什么想说的呢?
龙晶睛:只要是自己真正的有在做事儿,我觉得就算高调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吧,你可以感染身边更多的人来关注到乡村教育,同时呢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更多的社会的正能量,所以我觉得它不本来就是两全其美的事吗?关于别人的抨击,我觉得就是看一看,挺有意思的。我觉得,他们可能没有深度的了解过我们在做的事儿,然后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所以就让他们去说呗,没有关系。
而且我觉得挺好的,有讨论才会有热点,有热点的话呢,我们才能够把这件事情更好的去传播啊,所以我觉得重点还是看做事儿的人吧,就是我自己内心是不是坚定,其他的都没有什么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