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正文

北京全方位竞逐新质生产力(2)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牛鼻子”。2020年以来,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强化科技领军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培养引进。重点支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提升科技创新效能,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范式。更加注重“从0到1”的突破,深入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高水平推进“三城一区”建设,塑造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3.0”在语言、视觉多模态上取得突破,涌现出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夸父”、新一代25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朱雀二号”全球首款成功入轨飞行液氧甲烷火箭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中关村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等一系列先行先试改革,打通科技创新“任督二脉”,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去年中关村规模以上企业技术收入增长超30%,作为全球创新网络枢纽的地位不断提高。2023年北京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2.9件,是2014年的5.45倍;技术合同成交额8536.9亿元,是2014年的2.72倍。

产业发展“减与加”“舍与得”,是选择题,也是必答题。作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北京聚焦“高精尖”,做好“白菜心”,不断巩固完善高精尖产业格局。把握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推动先进制造业竞争力整体提升,擦亮“北京智造”品牌。增强集成电路、氢能等产业带动作用,壮大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通用人工智能、6G、量子信息、脑科学与脑机接口、类人机器人、智慧出行、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一头抓能给行业下定义、定标准的头部企业,一头抓大量崭露头角、有活力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去年我国民营火箭企业13次商业发射,全部来自北京。今年亦庄将建设“火箭大街”,推动星箭网络产业加速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全部突破千亿元级,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群产值更是突破3万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