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显绩”也重“潜绩”,有利于引导干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啃“硬骨头”。基层有些工作,短期内难以出成绩,需要久久为功,需要“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些还需要突破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凸显出来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花大力气、蹚深水区,还可能“吃力不讨好”。如果给这样的“潜绩”设加分项,必能激励干部大胆尝试、勇挑重担。
重“显绩”也重“潜绩”,有助于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显绩”与“潜绩”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问探火……这些无一不是默默无闻、长期积累形成的“显绩”。在新时代的征途上,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都是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重视考核“潜绩”,才能激励党员干部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以量变积累质变,创造长久基业、完成长远大计。
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办法,需要不断地改进完善。完善考核体系要从多处着手,摆在首位的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对基层来说,既要关注重点工作、重大工程等“硬项目”,也要设置就业率、困难群众保障、“新官理旧账”等“软杠杠”。在指标体系设置中,确立中长期考核指标,把坚持和完善前任正确发展思路作为考核评价的重点内容,有助于引导基层“一棒接着一棒干”。
考评指标能否有效发挥作用,还与考核方法密切相关。在多样化、多维度、多形态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面前,“一刀切”的考核方法已不适用,需要更多精细化、精准化、个性化的考核方案。比如,综合运用历史纵向对比、区域横向比较、内外环境同期分析等方法,仔细研判考核对象所做的抓眼前、求当下与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甄别干部“潜绩”。
通过考核,把那些扎扎实实干事业、默默无闻作贡献的干部识别出来、使用起来,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才能“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引导各级干部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挺膺担当、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