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8.6万中央红军从于都出发,一走两万五千里,不仅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80多年后,于都的红军后代聚集在一起,成立了长征源宣讲团,旨在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长征故事,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源宣讲团组建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就斩获了“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的国家级荣誉。前不久,他们还在全省基层理论宣讲观摩培训研讨会上介绍了经验。
长征源宣讲团由一开始的20人,发展到现在的75人;宣讲的足迹由一开始的于都,发展到现在遍布全国各地。他们的宣讲之火,何以燎原?近日,笔者走进于都,探寻长征源宣讲团宣扬伟大长征精神的密码,汲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民国防教育的“精神养料”,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长征情怀产生磁场效应
2019年,生长在东北的于都人、红军后代、退役大校、长征文化学者葛江洋回到于都,结识了一大批从事长征文化宣传工作的同志,大家一致认为,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已蜚声全国,要再组建一个长征源宣讲团,不仅要唱得好,还要讲得好。于是委托学识渊博、宣讲经验丰富的他出任团长。盛情难却,使命在肩,他虽然已过花甲之年,又重披征衣,担负起了这个神圣而光荣的岗位。
热情来自于热爱,更来源于情感。八十多年前,于都人民倾其所有支援红军打胜仗。八十多年后,于都人民同样焕发出极大的热情。长征源宣讲团虽然是一个公益性质的社会团体,没有经费、没有报酬、更没有功利,但是,仍然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了无数的红军后代和各行各业的人报名参加。红军烈士后代、县政协二级调研员袁尚贵把自己对革命先辈、对家乡的敬仰与热爱化为实际行动,率先加入了宣讲团,迄今已完成个人宣讲130余场;红军后代、军队转业干部、退居二线后暂居广州的王联杭闻讯后,主动申请加入宣讲团,并加入了广东多家红色文化协会,常年坚持在广东宣讲,将红色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大湾区。
为了进入宣讲团,从湖北嫁到于都的朱青珍,认真地向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学习发音,以改变自己较重的乡音,每天坚持,乐在其中;援鄂战疫英雄李靓萍、陈姝慧、朱地养都在卫生医疗系统工作,尽管每天工作很忙,毅然加入了宣讲团。
2020年5月20日,长征源宣讲团在于都正式成立了。宣讲团打造出一支由“红军后代+宣讲骨干+志愿者”组成的红色宣讲队伍,上至73岁的白发老人,下至9岁的“小红星”。
苦练内功让宣讲更动人
“当我在湘江战役纪念馆烈士英名廊上找到了小爷爷‘林罗发生’的名字时,我含着泪给我的父亲拨打了电话,电话那头的父亲老泪纵横……”
2021年6月8日,红军烈士后代、团员林丽萍受北京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的邀请,参加“传承红色基因、聆听革命故事”宣讲会,她以《北上无音讯,归来是忠魂》为题,动情讲述她家三代人寻找红军爷爷的故事,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她在过去的13年里一直用红军后代、长征源合唱团团员、长征源宣讲团团员三种身份去解读和实践“长征情怀”。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讲好中国故事、长征故事同样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
为了保证宣讲质量,宣讲团对每一次宣讲都严格要求、认真对待,首先邀请专家学者对团员自备的课题或红色故事,进行修改、打磨、提升。
“亲近身边的红军后人,感知先辈的苦难辉煌,书写红色的血脉传承,分享内心的感动感悟。”这是宣讲团团员保持创作与宣讲热情的“四步曲”。团员管冬梅创作的《长征,我唱给您听》荣获“我的家乡美”江西省首届原创故事演讲比赛文学故事奖第一名的同时,开发了《从爱莲说到新长征》的新课程,把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有效贯通,成为了全省中小学思政教育的示范课程。
团员何小红自我加压,每天早上五点至六点半是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并且见缝插针地学习,双休日一般是半天扎在县图书馆里。她开发的专题课程《〈共产党宣言〉及其新时代价值》,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广受好评。截至目前,宣讲团已整理了《总书记温暖了她一世离愁》《妈妈的马灯》《珍贵的银耳环》《宝藏爷爷的托付》等一批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开发了《读懂长征豪迈出发》《新的长征,让我们从“心”再出发》《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人间正道雩都河》《于都人民为什么‘真好’》等一批紧扣时代主题、催人奋进的专题课程,深受听众喜爱。
创新形式擦亮宣讲品牌
“长征精神告诉我:坚持,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红军烈士后代林金文在部队服役时,利用探亲休假的时间,重走长征路,花了18天时间,行程500多公里。他退役后,利用一天的时间去追寻于都8个长征渡口,全程170公里。3月中旬,恰逢于都县人武部组织预定新兵役前教育,他分享的《寻长征渡口,不忘来时路》,在新兵中引起强烈反响。随后,长征源合唱团激情演唱《长征组歌》。新兵观看后纷纷给予好评,“超燃!”“特别棒!”他们纷纷表示,到部队后,一定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当好红军传人,在强军兴军的新征程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为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长征源宣讲团与长征源合唱团结成“姊妹团”,以“主题报告+故事会+合唱”的模式,由宣讲团先进行科学理论、红色故事宣讲,再由合唱团演唱《长征组歌》,这种说唱结合的方式,让宣讲更有分量,让合唱更有激情,让观众更为红色力量所感动、所鼓舞。
宣讲团还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宣讲,让扣人心弦的红色故事、通俗易懂的创新理论传播到全国各地,“飞入寻常百姓家”。疫情期间,葛江洋通过“钉钉”APP为河北传媒学院学生讲述的《在长征起点话出发》,获得1.4万点赞;去年6月,受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组委会的邀请,团员管冬梅、李金生分别搭建云上“红色课堂”,向全国500多所高校设计专业的师生,远程宣讲长征文化,线上直播间人数达15万余人次。很多大学生直言深受震撼,“今后将时刻用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自己。”
宣讲团团员讲述的是自己祖辈、父辈的故事,或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情感真挚,故事感人,加上超出常人的投入,让一个个从他们口中讲出的红军故事别样动人,感动了万千群众。全国各地无数听过宣讲的群众自发来到于都,参观革命遗址,缅怀革命先辈,走访慰问红军烈士亲属或后代。3年来,宣讲团团员先后赴江苏、广东、四川、河北、上海等省市,入企业、进校园、进军营、进农村,义务宣讲700余场,听众65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