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正文

民建中央委员卢长林:我国新冠疫情再防治的新观念

我国经历了艰辛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治的考验,取得了新冠病毒疫情的阶段性胜利。但是随着新冠病毒的适应性变异的出现,我国应对新冠病毒疫情应有新的、科学的认知。

从目前看,放弃或放宽社交距离的措施还不科学妥当、尚不成熟,尚应保持良好的社交距离,和在公众场景佩戴外科口罩的疫情防控基本措施。

尽管晚近的新冠病毒变异,其中部分病毒毒性较大,但传染性和致病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是逐渐减低的,这一点我们要充分清醒的认知,不要过度,盲目恐慌,一定要正确科学对待。特别是作为中国这样发展不平衡和经济水平各异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有个体化(带有地区差异化)的国家疫情防治战略。

我认为,在一些较为发达和卫生防治水平较高的城市,率先开展以“容许性病毒低水平传播和接种疫苗使人群获得“混杂免疫”的科学观念。这也是我们必须尝试的国家策略,特别要抓住在冬季到来之前这一空窗期。

根据新冠病毒的特质,在夏季的致病程度和引起严重肺部疾病的可能性均较低的情况下,在这一时期逐步放开防疫措施,时机非常合理,可借此让社会上有限度、低传播病毒产生的轻度病毒感染(类普通感冒),加之普遍的疫苗接种,在冬天来临前产生更多的“混杂免疫”,以避免以往的盲目管控新冠病毒造成的医疗资源的挤兑和不足下的浪费,从而放弃对轻症新冠病毒感染的围封和强检。

未来国内疫苗的接种率约超过80%,“混杂免疫”作用高效,预估冬季新冠病毒即使出现变异,大多患者病情也很轻微,如此,国内主要城市群众生活可逐步恢复正常。

由于国内目前实行的优化清零策略(恰逢其时)辅以“混杂免疫”,逐步使得定点隔离转为居家检疫,如此,势必有效减少了国家资源的无端浪费,为国家未来有效应对新发传染病和同步经济生活“双轨制”提供了实践依据和制度保证,更好地优化我国的传染病防治的治理体系和结构内涵。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