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正文

回顾中国66年航天探索,航天精神一脉相承(5)

至此,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期顺利完成。2019年嫦娥四号任务完成后,探月精神被首次提出,2020年嫦娥五号任务完成后,探月精神被再次确认,其主要内涵是“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

历经16年的探索,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开创了世界探月史的奇迹。在2020年4月24日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

去年6月,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秘,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等影像图,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继月球之后,五星红旗在火星表面展开。

北斗卫星导航,把时空信息掌握在自己手中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蹚出了一条独特的探索道路。

回顾“北斗”诞生之路,1983年,以陈芳允院土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利用2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测定地面和空中目标的设想,这一方案能以最小星座、最少投入、最短周期实现导航卫星的“从无到有”。

1994年,中国的卫星导航工程获批立项,并以“北斗星”命名,这就是“北斗号双星导航定位系统”,孙家栋被任命为工程总设计师。

1994年2月,一份名为《关于印发〈双星导航定位系统工程立项报告〉的通知》的文件印发。自此,中国开始了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建设。

2000年10月、12月,北斗一号01星、02星相继发射成功并实现在轨稳定运行,构成了北斗导航试验系统。2003年底,我国北斗导航试验系统正式运行,开始面向中国及周边提供有源服务。中国由此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导航卫星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