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正文

张歆艺:成长的“代价”丨人物

自从当了妈妈后,张歆艺就将生活的重心放到了家庭上。虽然减少了工作,但她一直都没停下脚步,坚持阅读、关注每一部上映的电影作品,也关注着各种热播剧。

“成为母亲后,也让我变得更加强大”。所以,当她遇到话剧《我不是潘金莲》时,自信于可以把“李雪莲”这个角色诠释好。

这也是张歆艺从中戏毕业后,第一次登上话剧舞台。

张歆艺:成长的“代价”丨人物

虽然生活中偶尔也会有外貌和年龄焦虑,但张歆艺说她已经找到如何消解这些坏情绪的方法了。受访者供图

有“二姐”之称的张歆艺,似乎很少会为了某件事焦虑,她承认自己骨子里自带四川人的“安逸”基因,虽然有时也会忽然想到“自己都40(岁)了,刚毕业那会儿一直觉得还是个孩子呢!”偶尔,也会有外貌和年龄焦虑,但她坚信“成熟的好处,就是当你产生了一些不好的情绪时,知道用什么办法消灭它。”

演丨话丨剧

戏剧是艺术,不该和任何利益挂钩

张歆艺大学毕业那年,赶上人艺不招演员,国家话剧院也不要她这类大个头的女生,“我总不能去儿艺演一棵大树吧?”于是,她成了“北漂”。好在,运气不错,遇到许多优秀的导演和团队,参演了《给我一支烟》《新上门女婿》《北京爱情故事》等众多热度极高的影视作品。

但她一直没丢掉自己的舞台梦,“当你远离了一个生态许久后,再想回去,是很难的。”

这几年,舞台剧市场越来越好,曾有不少商业属性很强的话剧找过张歆艺,“在我心里,戏剧还是我上大学时接触的那种,比如莎士比亚,还有咱们中国传统的戏剧,这些都是我向往的。”之前出国工作时,张歆艺也会抽空去看国外的经典舞台剧、音乐剧,甚至是默剧她都很喜欢,“戏剧是艺术,不能和利益或其他的东西挂钩。”

她至今都记得,怀孕期间,一个朋友曾给过她一摞话剧剧本,大概有三十多个,但是没有特别合适的。直到她遇到了《我不是潘金莲》。最初剧组找到她时,她也希望先看下剧本,这一看就被吸引了,“我觉得它太不像一个话剧的剧本,倒像是电影的,很有画面感。而且台词忠于原著,语言风格也很刘震云。”

去见该剧导演丁一滕前,张歆艺还特意恶补了对方的部分作品,包括导演参加综艺节目时编排的短剧,“我觉得他很不一样,有才华,还年轻。几部作品虽然很短,但都挺有深度的。”

张歆艺:成长的“代价”丨人物

《我不是潘金莲》是张歆艺从中戏毕业后,首次重回话剧舞台的作品。图片来自其微博

他们约在了张歆艺自家的面包店里,她和导演、制作人聊了一下午,“我们聊了很多有关艺术的话题,我给他讲了我喜欢的电影、剧,包括我喜欢吃什么,算是认识的一个过程吧。”张歆艺也问过导演,为什么对她有这么大的信心,毕竟她从毕业后就再没登上过话剧舞台。丁一滕说,他眼中的李雪莲身上有一股劲儿,别人说什么都没用,她认定的真理,会像撞南墙一样撞下去,但她又不傻。而张歆艺给他的感觉,就是这样一个气场很强大的女性,“包括后来我也跟他聊了我对一些女性题材电影的观点,以及我做了母亲后看待事情的态度。导演也希望演员能给角色注入一些他意料之外的东西。”

体丨力丨活

边排练边带娃,练出一身腱子肉

自从成为父母后,张歆艺和袁弘一直坚持自己带孩子,在她接演话剧《我不是潘金莲》后也不例外。每天早上,孩子醒后,张歆艺会先陪孩子玩一会儿,然后就去背台词。李雪莲的台词量很大,她要保证做到烂熟于心。

午饭后去健身,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一年多。而现在,除了为保持体型,作为话剧主演,要在台上连跑带蹦两个多小时,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体力是坚持不下来的,所以健身也要加强强度。下午一点多,张歆艺会准时到达排练厅,整个下午一直到晚上都要在这里排练。“导演很好,他会在晚上孩子睡觉前放我回家。”

戏剧对演员的要求很高,一场演出中,演员要把自己所有的感官调动起来,完全沉浸在角色中,没有机会给你犯错,“导演丁一滕学了一整套体系,核心就是身体,很多台词不但要说出来,还要用身体表达出来,所以对身体的要求很高。”

张歆艺起初压力很大,但好在她的身体协调性还不错,再加上勤奋,很快就可以完成导演要求的80%,她觉得这也是自己出演这部话剧的最大收获。

张歆艺:成长的“代价”丨人物

张歆艺调侃自己,为演话剧《我不是潘金莲》练出一身腱子肉。图片来自该剧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