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新闻 >

袁文康:让角色看上去不单一就是演员需要做的事|专访(2)

新京报:观众被戏里的穆随心治愈了,拍完这部戏,你是否也获得治愈?

袁文康:面对这个角色我挺感动,他有缺陷,没什么主角光环。在他的内心世界,每天要和生活,与周边的环境抗衡、挣扎,要让自己坚定地活着,这非常不易。但他的性格特点和我很不一样,我没那么好胜,比较佛系,但演完了,也很赞同他生活里积极的一面,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

新京报:如果要你跟他交换人生,你愿意吗?

袁文康:我现在挺好的,不太愿意交换(笑)。

新京报:在角色的挖掘与选择上,你比较看重什么?

袁文康:项目选择上我一向比较谨慎,比如以往的《暴裂无声》《1921》,现在的《你是我的一束光》,能在表演上专注于角色的经历,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可能为了生活,每年也会拍些不太满意的戏,如果戏没那么好,我也会想尽办法像穆随心一样去抗争,和搭档演员、导演商量怎么把人物体现得更完整,我不希望角色是平面化的,也相信角色能够立体,能挖掘到很多可能性、未知性。

袁文康:让角色看上去不单一就是演员需要做的事|专访

《暴裂无声》剧照,袁文康饰演一名为了私利给人辩护,但被卷入更多麻烦中的律师。

新京报:就是角色更加立体,并且不会有重复性?

袁文康:对,需要把角色的未知性演出来,观众才会觉得不一样。比如为什么坏人都是狰狞的?骗子应是那种看不出来他是带有欺骗性的人……这些才能塑造更有意思、更柔软的角色。如果对角色总是容易满足就很容易空虚,也会陷进无限的重复中。在任何角色面前都要仔细想清楚它的不同性,哪怕演一个类型的角色,也要在细节上有所区分。

新京报:但演员是很被动的,你如何克服这种客观情况?

袁文康:是的,演员被动,但不代表他一点表演的空间都没有。从文本上来讲,角色往往是比较单一化的,尤其是功能性强的角色,大都比较单一。演员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角色看上去不单一,而且要为成为角色下狠功夫。比如《1921》,我在里面需要学四种语言,绝对不是把几句台词应付完了就行,我讲台词的时候必须让对方接受、理解,并且进入角色的情绪,所以需要做大量准备。我几乎每天脑子里都在练习这些语言,念到几千遍的时候,自然说出来就会让对方有所共鸣。

袁文康:让角色看上去不单一就是演员需要做的事|专访

在电影《1921》中,袁文康饰演李汉俊。

新京报:在表演上最想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呢?

袁文康:目标是“演什么像什么”,但要做到这句话是很难的,毕竟人存在局限性,但应在自己能够得着的范围内多尝试,争取与很好的从业者一起合作,积累机会、相互学习。你一定能学到很多东西,看到很多可能性。

新京报资深记者周慧晓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