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新闻 >

沙海之边一片红——一粒枣和“第一大县”的故事

沙海之边一片红——一粒枣和“第一大县”的故事
2019-11-30 15:11:05 新华社

原标题:沙海之边一片红——一粒枣和“第一大县”的故事

一粒又一粒红枣沉沉缀满枝头,这是张亚平最欣喜的时节。

这个威严、精干的67岁老人,曾带领塔克拉玛干沙区边的百姓种下这片“枣海”,让一座在沙漠夹缝中生存的边疆县城,为整个中国所知。

沙海之边一片红——一粒枣和“第一大县”的故事

这是从空中俯瞰若羌县吾塔木乡尤勒滚艾日克村,家家户户开始晾晒红枣(10月3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赵戈摄

自2000年开始,新疆若羌县这个“华夏面积第一大县”找到了突围沙漠包夹的办法,迈出了惊艳蜕变的第一步。20年后,因广袤的枣林,若羌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是20年前的十几倍。在若羌的带领下,环绕着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的南疆各县市也陆续发展起红枣产业。

如今,每年秋季的卫星地图上,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总会准时换上“红妆”。这抹明艳的亮色,富了百姓,也阻挡了沙漠的脚步。

沙海染“红妆”

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姆塔格沙漠之间的若羌县,曾面临“生死存亡”的反复考验。如今,它以23.57万亩成林红枣,开拓出一条干旱区县域发展之路。

在若羌县吾塔木乡尤勒滚艾日克村,大片的枣林郁郁葱葱,滴灌铺设到每一棵枣树下,滋养着红色灰枣挂满枝头。

枣林边,是一排排整齐的别墅,装修精致、布置整洁。家家门口或是车库里,几乎都停放着私家车。村民宋礼记得,在枣价高涨的前几年,甚至还有农民开着小轿车去自家的枣园里种地。

沙海之边一片红——一粒枣和“第一大县”的故事

在若羌县吾塔木乡尤勒滚艾日克村,枣农宋礼在整理刚打下的红枣(10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赵戈摄

这片沙漠里的穷困土地,因为20年前一个发展红枣产业的决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县城宾馆、餐厅遍布街道,从周边地区前来打工的人们一波接着一波,疆内甚至内地的投资者也纷至沓来,红枣收购企业、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社遍布县域内。

沙土地上,因红枣可以淘金了。

县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2089元,是2000年的15.5倍。其中,红枣产值占若羌县农业产值的78%,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20年前,在两大沙漠夹缝间的若羌县,还被人悲情地预言即将成为“第二个楼兰”。这个中国行政面积最大的县,作为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因“生命之水”塔里木河的断流,自然环境急剧恶化。加之春季沙尘暴多发、倒春寒袭扰,致使传统农业经常遭受沉重打击,农牧民增收困难,一直是新疆最边远艰苦的五类地区。

2000年4月,被人们称为“红枣书记”的张亚平来到了若羌县担任县委书记。他决定抓住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改变这满眼的黄色与穷困。

沙海之边一片红——一粒枣和“第一大县”的故事

张亚平在家中介绍当年在若羌县种植红枣的情况(8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赵戈摄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