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时代的网络文学——评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历程中的20部优质IP作品(3)

2018-09-20 15:35:17  中华网    参与评论()人

其次,对“网络文学优质IP”的评选,其选择依据或标准不应该是单一的,应该是多维度的。很难想象这样20部题材、类型、取向等相互迥异的作品,会被列入同一范畴。如果依据网络认知度评判,《诛仙》《鬼吹灯》《斗罗大陆》和《复兴之路》等现实题材作品根本不在一个量级,即便是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并已出版纸质图书的《大江东去》,受众数量也无法与类型小说粉丝团比拟。如果依据改编情况,那么引发盗墓系列的《鬼吹灯》确实是独具特色的IP。然而,它衍生作品虽多,但电影《精绝古城》和网剧《黄皮子坟》等,均未获得上佳口碑。如果依据IP概念热词,那么IP通常是新经济概念,并不带有意识形态意味,然而几部现实题材和宏大主题作品的入选带有强烈政策考量,偏离了IP所蕴含的市场期待。另外,IP本身知识产权的词义带有主张和维护作者权力的意思,作品产权必须清晰独立,如与抄袭、洗稿之类有牵连则知名度再高也不能算优秀。就这一点来说,名单没有列入剧集大热却官司缠身的《甄嬛传》、《三生三世》等实为明智之举。显然,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上发布的“20部网络文学优质IP”,是从上述三个角度上对网络文学进行的综合评议,是对20年来网络文学既有状态的一次中肯评价。

再者,对“网络文学优质IP”的评选,只要是优秀的,一个都不会少。“IP”关系到作品改编为多种媒介形式的可能,因此网络文本自身是否达到一定文学标准固然重要,但其话题向多层次人群的开放性,形式向多种媒介转换的包容力更值得重视。从这个意义上说,名单未列入《第一次亲密接触》令人尤其意外。因为,这是一部将网络文学第一次带入公众视野,也是我们如今定位“网络文学20年”的起点标志。它不仅让“青春”、“校园”、“爱情”等元素成为公众心中网文的标签,更使得“亲密接触”一词成为大众乃至专业人员谈论媒介融合、读写交互的常用指代。这一IP具有极高的公众参与度,已拥有包括出版、影视、戏剧、动漫和游戏在内的所有改编形态。显然,这个知名度高、网络性鲜明、媒介转换力强且公众热情参与的作品,在优质IP评选时不应被遗漏。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