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减量发展”:首都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航标

2018-06-03 10:21:23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二是城市功能密集且结构失衡引发的“减负”诉求。北京中心城区的过度集聚建设,形成了庞杂而复合的功能体系,是“大城市病”问题最为凸显的地区。据不完全统计,中心城区集中了全市60%常住人口,70%就业人口与经济总量,83%科研院所与高校,67%医疗机构。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产业功能过度粗放发展,居住功能空间受限且品质不高,高精尖技术的创新功能和国际人才的吸引力也面临退化。大量通过地价优惠招商引资产业集聚发展设立的产业开发区、功能区100多个,相应区域的可负担住房、优质公共服务等明显供给不足,是以较低成本推动城市扩张,降低了城市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能力。目前,北京产业用地约60%是工业仓储类用地,其中城与乡产业功能结构失衡,现状村庄建设用地约1321平方公里,远超过《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730平方公里指标,集体建设用地快速增长、粗放蔓延,吸引了大量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产业功能。此外,产业用地规模占城乡建设用地比重已达到27%,全市职住功能用地比为1∶1.3,造成生产与生活功能结构严重失衡,而相同尺度东京都市圈职住功能用地比约1∶3.1。因此,亟需功能减负,改善城市功能结构性失衡问题,破解交通拥堵、设施不足、房价高企等“大城市病”的关键症结。

三是城镇空间庞大且蔓延无序引发的“紧缩”诉求。北京现状建设用地总规模约3570平方公里,超过80%都位于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开发强度已达到46%。比较同尺度地域平原地区现状开发强度,北京市平原地区开发强度低于东京都市圈,与上海陆域基本相当,高于巴黎大区。北京平原区城乡建设无序蔓延的状况依旧,现状城乡建设用地中高约41%位于集中建设区外,且大部分(约80%)位于平原地区。其中,现状集体建设用地中集体产业用地、宅基地、公共服务及其他用地约各占1/3。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北京市的集体产业用地比重明显偏高(北京约32%,上海约20%,全国约10%),且以工业仓储用地为主,约2/3位于集中建设区外,无序建设、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地均产出有的仅为市级产业园区的20%。此外,约有1163平方公里城乡建设用地位于“一屏、两环、九楔”的市域绿色空间结构中,其中40%主要分布在近郊区,严重威胁了全市生态格局安全。因此,亟需空间紧缩发展,以便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发展结构,破解摊大饼式、撒胡椒面式等无序蔓延顽疾。

关键词:减量发展北京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