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28日,由中国电子商务创新推进联盟主办,招商银行、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和齐商银行为合作伙伴的“第四届在线供应链金融推进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期间,百余家金融机构、千余家核心型企业及相关政府部门、大学院校、研究院所的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就有关话题展开广泛对话与讨论。会议期间,主办方揭晓“50佳典型案例”,并为获奖单位授牌。
(怡亚通《专注供应链生态圈B2B企业间金融服务的实践案例》入选“50佳典型案例”)
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提报的《专注供应链生态圈B2B企业间金融服务的实践案例》入选“50佳典型案例”,怡亚通金融集群融资副总裁宁洁女士出席案例授牌活动。与此同时,宁洁女士将出席“深圳供应链金融”专场“金融科技驱动供应链创新”圆桌对话,并在“流通业在线供应链金融应用于服务论坛”上进行优秀案例分享及观点阐述。
在会议期间,怡亚通金融集群融资副总裁宁洁女士接受了中华网专访。
(怡亚通金融集群副总裁宁洁女士接受了中华网专访)
以下为专访内容整理——
中华网:怡亚通是在怎样的行业背景之下提出“供应链+互联网”发展模式的?该模式的创新之处有哪些?
宁洁:背景,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顺势而为。
首先我们是处于一个互联网时代,所有企业都必须拥抱互联网,互联网本来就是一个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商务流的绝佳载体,而供应链公司是这些多维度信息流和丰富数据流的运营管理者,供应链技术+互联网技术更加完善四流统一。
供应链的本质上是做“B2B企业间的服务”,做的是企业之间的需求达成,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线上开展相关运营业务。2015年我国开展在线销售与采购的企业大幅增加,比例分别达到32.6%与31.5%。不断深化的企业供应链线上化为互联网+企业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提供2B服务的企业带来商机。怡亚通提出的供应链+互联网是因为基于怡亚通20年服务企业的经验,看到了这个趋势,且具备天然的整合优势,所有成功的商业模式都是顺势而为,而不是剑走偏锋。
至于创新,企业是有生命周期的,就像人要衰老一样,但优秀的企业是可以通过创新来跨越生命周期,怡亚通就是这样。其实,这些年来,供应链企业一直都在创新,比如:在PC时代,以前供应链“非核心业务外包服务”打通了上下游本身就是一个创新;以前供应链企业及相关服务企业,大家联合的目的更像是通结盟打群架来增加竞争优势,而未来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如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对市场需求实现快速响应。
在移动互联网化时代,现在供应链企业的服务已经发展到场景式应用,点对点,面对面,场景化交互运用与协助定制,供应链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打开企业的边界,建立个性化的商业服务,以最快速度汇聚资源,做到线上线下一体化,多方互利共赢。
中华网:对于“金融科技驱动供应链创新”这一话题,您有怎样的看法和主张?
宁洁:我的观点是,金融科技本身无法创新金融,金融科技的境界,应该“去能力化”的能力,如果有什么创新的话,应该是反映在这个去能力化的演化过程中。
数据产品正浮现的金融的舞台上,社会分工,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将改变原有的分工,但无法改变资金运行的规律。
从供应链企业来讲,
首先,金融科技有机会串联供应链各个节点。在金融科技技术的辅助下,节点服务商在基于供应链服务基础上,有机会增加金融增值服务,节点服务商的供应链服务内容和形式将产生进化和升级,供应链服务将更加多元化,更加细致的服务于产业全环节、全流程。另外,各节点数据多维交叉验证、防伪、反欺诈等等第三方技术的加入,为金融机构联手供应链服务商合作创新亦有很大助推,间接解决了以往供应链公司由于轻资产难以获得金融机构支持的难题,而借力于供应链公司的专业化服务,金融机构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战略得以更安全的落地。
其次,金融科技其中一个核心能力在于“科技化、数据化的风险评价能力”,这个原本用于金融风险控制纬度的能力,在嫁接互联网能力后,完全可以在供应链服务中加以运用。坦率地讲,金融科技里面的大数据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仓库,不是数据越多越好,因为对B端风控来说,数据维度过于单一,数据量再大也没用,还有就是垃圾数据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看起来我们像是数据透明了,“信息多”并不代表着信息对称,我认为现在金融科技,特别是针对B端的基于金融科技建立的许多风险模型,还不能脱离人工干预。
最后,金融科技会逐渐从中后台服务于产业,逐步走向前台,甚至变成改变贸易习惯,成为流程的决定者,而不是根据后台职能人员的故有操作习惯来制定系统,因为借助新型支付工具、货币化、虚拟化工具,产生新的贸易结构形式,会对现有供应链流程产生变革,一些专业操作类型的能力将被科技取代。
中华网:作为一种创新的供应链金融方式,怡亚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如何化解中国实体产业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宁洁:我国中小实体企业融资成本高,本质上是:不是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技术不够,而是识别小微企业的风险识别成本过高。
关于小微客户贷款,首先,我们要谈一个市场上普遍的误解,大家有一个逻辑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所以一定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生意做,有广大市场的生意就有广大的生意做,就能赚大钱。这个逻辑看起来是合理的,但我们认为,这是电商的逻辑,网络覆盖销售的逻辑,而不是金融的逻辑。金融是一个经营风险的行业,不是一个服务单一“有需求客户”的行业。但金融只服务那类“有需求并还得起钱的客户”,就是有信用的客户。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三个词的组合:信任,理解和服务。
信任,在金融里面相当于“相信你的信用”。首先,信用不是个道德问题,甚至也不是个诚信问题,而是个经济问题。经济不好,道德再高也无济于事。其次,信任要在“可重逢”的环境下产生,一锤子买卖是产生不了信任的,供应链企业能够做看起来很复杂信用状态下的供应链金融,其原因就在于他做了一个让这些企业能够重逢见面的环境。
理解。其实小微企业有时候自己也不一定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比如看起来他缺钱,背后是:自身积累有限、人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成本上升、市场需求不足、缺乏创新能力、金融机构对其进行信用评估的成本过高,他需要高效简便的操作(比如人力成本的节约与后台共享),获得更多的供应链科技管理手段支持和共享资源配置。
服务。我国的小微企业,不仅缺少理解,还严重缺少金融方面的专业指点,他们的需求不是一个单纯的运营资金需求,良性稳健的信用支持及风险容忍度范围内的增信支持,有的良好的小微企业,他其实不需要资金,他反而需要值得信任的财富管理与增值业务支持,所以理解了这些才能针对性服务,解决他们难题。
所以,怡亚通做供应链金融,本质上,它做的不是一个标准化产品,而是一个标准化服务+非标化定价的一个一揽子服务方案,做这项报务,还需要依靠一个强大的体系,信任+理解+服务,一个以市场信用和交易场景数据为支撑(信任),在符合传统贸易金融风险管理框架下,以生意人风险定价能力为核心的流通领域的融资工具组成(理解),目的是为融资供需双方构建一个相互发现和协同的市场(服务)。
企业背景:
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中国第一家供应链服务上市企业,作为中国供应链服务龙头企业,怡亚通一直引领中国供应链行业的发展方向。怡亚通凭借在供应链服务行业的丰富资源积累,以“供应链+互联网”模式构建新流通,致力于推动中国流通商业变革的O2O供应链生态公司。
宇商金控平台是怡亚通旗下全资控股公司,成立于2010年。怡亚通宇商金控平台,以“供应链金融专家”为企业定位,率先在国内推出1+N供应链金融,业务范围涵盖IT、通讯、电子、电器、医疗、电子、日化、酒饮、综合零售、供应链行业、运输仓储、租赁和商务服务等众多行业。
宇商金融的核心成员来自怡亚通集团和深圳金融机构,在供应链行业/金融行业从业时间均超过10+,宇商金融总裁陈伟民创立了供应链行业首个专业风险控制与管理的专业机构,所属团队16年来负责为怡亚通全供应链节点设计金融产品,规划并主导设计了怡亚通集团多项供应链金融创新产品,并规划设计了怡亚通集团内部银行与管理。通过“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模式,把金融服务扩展到毛细血管的实体企业中去,促进生态圈成员的长期战略协同关系。
文&图/杨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