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腾格里沙漠南缘,一阵北风吹过,沙山上的草方格微微晃动。一些格子里插着几根“枯枝”,还没筷子粗,刚比手掌长。
王银吉冲着妻子金玉秀憨憨地笑,两人趴在沙坡上,围着毛条枝,小心翼翼地把边上的沙层舀开。挖了大约10厘米后,他们发现芝麻大小的绿芽在沙层里探出了头。“发芽了!”王银吉兴奋地说。
王银吉82岁的父亲王天昌听说草方格里发芽了,感慨道:“苦没有白受!”实际上,“苦”已经受了26年。从1999年开始,王天昌带着家人住进了沙漠,一家人压沙、植绿、护林,脸庞变黝黑、皮肤变粗糙,但万亩黄沙被草方格紧紧锁住,长出片片绿色。
王天昌原本住在红水村七组,20世纪90年代初,在政策支持下,他家搬到耕地较多、收成较好的九组。然而,风大时,一座沙丘用不了几天就往前“搬”了好几米;种的大麦、小麦很快被沙子压住,饲养的牛羊也被风沙吹得惨叫。“要想收成好,就不能让风沙毁了我们的田地!”治沙的想法在王天昌心中萌发。当时,古浪县“八步沙”第一代治沙人已经探索了十几年。王天昌让儿子王银吉骑摩托车去古浪县运回种子,在自家地里育苗。
经过两三年的实验,毛条、梭梭的种子总算能长成苗。1999年正月十六,王天昌带着老伴李兰英,背着比自己还高的麦草,迎着刺骨的寒风进了沙漠。他们先做压沙草方格,一次次重复,换来一排排麦草挺立,稳住了流沙。
当年春天,王银吉也赶紧进了沙漠,和父母一起种树。累了就坐在地上歇一歇,风大时钻进帐篷避一避。“环境越恶劣,种树越不能糙!”王银吉说,“像毛条、花棒,树苗将近1米长,浑身带刺,扎得手疼,但戳到土里最少也得60厘米。”
在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昆玉市玉泉镇,4000亩沙漠水稻开始播种。
2025-04-10 13:54:19沙漠里也能种水稻?揭秘沙漠旱地播种技术2024年,广州完成了森林提质增绿23.95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的14.53万亩年度建设任务,其中公益林区域林分改造占比达90%以上
2025-01-01 00:34:46广州森林提质增绿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