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和“521”因为谐音“我爱你”,成为一年中最受新人们追捧的日子。新《婚姻登记条例》的实施,让新人不再“为爱奔波”。各地也为新人打造“甜蜜经济”,提供各种服务。不过领证前,了解一些必要的信息也很重要。
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自5月10日起实施,取消了婚姻登记地域限制,新人领证不再需要户口本,实现了全国各地通办。这一政策恰好赶在5月份结婚登记高峰期出台,多地结婚登记预约火爆,迎来首批异地户籍结婚登记的小高峰。部分城市根据具体情况推出人性化措施,最大程度满足群众需求。
不少城市借此契机,尝试“旅游婚登”新业务,将婚姻登记部门迁入历史保护建筑、公园等热门景点。新规不仅提高了领证便捷性,还促进了婚姻登记服务的全方位优化,甚至催生了“领证游”这一新的经济模式。调查显示,近三成年轻人选择在领证时邀请跟拍,用影像定格这一神圣时刻。
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省是结婚人数最多的省份,河南、山东、四川等人口大省紧随其后。新疆、西藏和青海的结婚率较高,而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结婚率较低。这种现象背后涉及人口基数、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文化传统等多重因素。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等地的结婚登记数量占全国比重将会提升,而一些人口外流较多的中小城市、县域地区婚姻登记人数占比会下降。
2025年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181万对,离婚登记63万对,结婚登记数量较2024年一季度进一步下降。人口学专家何亚福指出,结婚登记对数下降的原因包括年轻人数量下降、适婚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初婚年龄推迟、结婚成本过高以及婚姻观念改变等。从2014年至2022年,中国结婚登记对数连续9年下降。
近年来,为缓解青年婚育成本压力,多地政府陆续出台直接经济激励措施,通过“结婚红包”“现金奖励”等形式鼓励初婚登记。自2021年6月起,全国陆续有21个省份开展了两轮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已有49.2万对新人受益。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有4.93亿人处于“人户分离”的状态。
如今,婚姻登记从“跨省通办”到“全国通办”,有助于清除与打通这一民生堵点,是惠民利民的工程。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和其他政务服务改革一样,目的是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520”和“521”因为谐音“我爱你”,成为一年中最受新人们追捧的日子。随着新《婚姻登记条例》的实施,新人不再需要为领证奔波,各地也纷纷推出各种服务,打造“甜蜜经济”
2025-05-20 11:33:29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后的首个520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于5月10日开始实施,取消了婚姻登记的地域限制,新人领证不再需要户口本,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通办。这一政策恰好在“520”结婚登记高峰日前出台,多地迎来首批异地户籍结婚登记的小高峰
2025-05-13 07:38:01520521婚姻登记预约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