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核心:印巴停火引发的“外交地震”
2025年5月16日,香港《南华早报》发布报道指出,印度与巴基斯坦达成停火协议后,印度民间掀起了一场针对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的抵制浪潮。起因是两国在冲突中公开支持巴基斯坦,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甚至称巴基斯坦为“重要兄弟”。印度贸易商和民众随即发起抵制行动,拒绝进口土耳其苹果、珠宝,旅游平台建议避开两国,高校暂停学术合作,甚至民航部门直接叫停土耳其企业的合同。
印度的“愤怒”从何而来?
1. 地缘政治的“背叛感”
印度长期视南亚为“自家后院”,要求周边国家对其唯命是从。然而,当印度对巴基斯坦发动“朱砂行动”时,土耳其和阿塞拜疆不仅未谴责,反而公开声援巴基斯坦,甚至指责印度“滥用武力”。这种态度被印度视为“打脸”,尤其是土耳其制造的无人机被巴基斯坦用于反击,更令印度军方颜面尽失。
2. 民众情绪的“宣泄口”
印度国内近年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印度崛起”的叙事。然而,此次印巴冲突中,印度虽宣称“胜利”,却未能彻底击溃巴基斯坦,甚至被迫停火。这种“高开低走”的结果让民众积压不满,转而将矛头对准土耳其和阿塞拜疆,试图通过抵制行动找回“尊严”。
3. 经济实力的“尴尬短板”
印度试图用贸易和旅游施压,但分析人士一针见血:土耳其对印度出口仅占其总量的0.64%,印度游客仅占土耳其入境人数的0.5%。阿塞拜疆与印度的贸易额更是微乎其微(2024-2025年进口额不足200万美元)。这场抵制更像是“象征性惩罚”,而非实质性打击。
背后真相:印度的“全球地位焦虑”
麟视角想指出,印度通过此次事件才意识到自身在全球话语权的缺失——没有国家明确支持印度的“报复权利”。这种“被孤立感”迫使印度转向“消费者驱动型外交”,试图用民众情绪撬动国际关系,但结果只能暴露其经济影响力的薄弱。
加拿大民众正在以多种方式抗议美国政府对加拿大商品征收关税的决定。据报道,美国政府不仅宣布了这一政策,还宣称要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这引起了加拿大人的强烈不满
2025-02-14 15:36:08加拿大民众抗议美加征关税印度总理莫迪于21日晚间在新德里与到访的美国副总统万斯举行会谈,双方讨论了双边贸易协定及深化战略和经济关系。万斯一行当天上午抵达新德里,开始为期4天的首次官方访问
2025-04-22 19:36:31印度民众为何集会反对印美相关协议4月20日,由草根团体“50501”运动组织的抗议活动席卷全美50个州,针对特朗普总统自1月重返白宫以来推行的政策。这场全国性示威活动名为“50场抗议活动,50个州,一天”,是该组织最新的一次行动
2025-04-22 10:12:38反特朗普抗议席卷全美50州俄乌冲突可能在今年结束,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战后的去留问题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距离乌克兰选举还有35周,泽连斯基的支持率却在上升。乌克兰已经确定将进行大选,泽连斯基为打击竞争对手宣布制裁前总统波罗申科
2025-02-24 23:54:38泽连斯基为何民调大涨2025年初,特斯拉在欧洲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月销量仅为9945辆,同比下滑45%
2025-03-20 13:31:07美国为何涌现抵制特斯拉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