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间谍论”背后的格力困局 市场与转型挑战!最近,格力电器因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的一番言论而引发热议。她表示“格力绝不用海归派,因为里面可能有间谍”。此言一出,舆论哗然。有人认为这与之前格力一位海归工程师离职后泄露技术参数导致两亿元订单受损有关。但董明珠并非首次表达对海归人才的排斥,早在2022年她就宣称公司超1.3万名研发人员全部来自国内高校。将商业间谍风险简单归因于海归人才显然不合理,毕竟像钱学森这样的杰出科学家也是海归。
董明珠如此表态或许与格力当前面临的困境有关。近年来,格力在国内空调市场的份额逐渐被其他品牌蚕食,美的、小米、海尔等竞争对手来势汹汹。数据显示,格力在国内空调市场的份额约为25.5%,已被美的(约28%)超越。2024年三季度,格力营收同比下滑5.39%,结束了之前十多个季度连续上涨的好势头。
格力面临诸多难题。企业治理方面,掌门人权力过大,决策过于集权。这次“间谍论”不仅让海归人士不满,还可能涉嫌诽谤,损害企业形象。格力和董明珠过度绑定,不少专卖店改名为董明珠专卖店,虽然能打造个人IP,但也是一把双刃剑。接班人选问题也备受关注,从孟羽童、王自如的情况来看,格力选人似乎过于依赖董明珠个人喜好。
多元化战略上,格力在手机、新能源、芯片与智能装备等领域尝试分一杯羹,但结果并不理想。格力手机销量惨淡,生活电器市场份额不足10%,绿色能源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31.8%,自主研发的空调芯片市场份额不到1%,工业机器人在海外市场拓展缓慢。
渠道转型方面,格力在线上零售额短板明显,线下经销商体系也不稳定,多地经销商减持股票套现。海外布局上,格力自主品牌出口占比不足30%,远不及美的的41%和海尔的35%。区域市场不均衡,主要依赖东南亚和中东市场,在欧美市场占有率不到5%。美国关税战更是雪上加霜。
要破局,格力需要在多方面做出改变。企业治理上,应学会放权,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体系,避免掌门人的个人言论影响企业形象。多元化战略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拓展品类,重塑品牌形象,从单一空调向健康家生态转型。渠道上,加速从经销商模式向新零售模式转变,多开展营销活动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国际市场方面,加快在越南、印尼等地建厂,多赞助全球赛事,利用社交媒体宣传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
格力走到今天,董明珠功不可没。但现在时代变了,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希望格力能正视这些问题,做出改变,不让曾经的辉煌只停留在回忆里。
董明珠提出的“海归间谍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争议不断。这一言论揭示了海归群体面临的现实问题,打破了人们对海归的美好幻想。过去,出国留学机会稀缺,能够获得留学资格的人往往是学术领域的佼佼者
2025-04-27 12:00:15董明珠海归间谍论引起争议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2025年4月股东大会上表示“绝不用海归派,因为里面有间谍”,这一言论引发了关于人才战略的激烈争议。这不仅揭示了传统制造业转型中的焦虑,也反映了全球化时代企业治理的深层矛盾
2025-04-26 13:42:07博主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近日发表言论称绝不用海归派,理由是其中有间谍。这一观点虽然犀利,却违背了基本常识。企业内部有权选择自己的用人标准,但作为公众人物的企业家,其个人偏见可能会误导社会价值观
2025-04-25 00:10:25媒体2025年6月8日,王自如通过直播回应外界对其薪资的质疑,坦言在格力任职期间收入仅为创业时期的“几分之一”,并首次披露未查看工资条的深层原因——公司策略保密需要
2025-06-09 11:53:57王自如谈在格力的年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