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裸辞一年发现不上班根本不需要旅游”这个话题直接狠狠破防!以前总觉得旅游是要打卡网红景点、特种兵式暴走,现在才明白,旅游的真谛原来是在陌生城市漫无目的地闲逛发呆啊!!
裸辞前的我,每次旅游都像在赶场。提前半个月做攻略,精确到每个小时要去哪个景点,手机里塞满网红拍照点定位。在上海迪士尼顶着38度高温狂奔抢预约卡,在重庆洪崖洞人挤人排队两小时拍照,在云南大理为了看日出凌晨四点起床…旅行结束不仅没放松,反而累到像被生活暴打一顿,朋友圈九宫格发完就开始焦虑下一次假期啥时候来。
直到裸辞后的某天,我才突然get到旅游的新打开方式!没有行程表、不赶时间,在杭州西湖边找张长椅一坐就是一下午,看湖面游船慢悠悠划过,听大爷大妈唠嗑,连发呆都成了奢侈的享受;在成都的小茶馆点杯盖碗茶,和陌生人聊聊天,时间好像都变慢了。这种不带着任何目的的“闲逛”,反而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旅行的治愈力。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我们脱离日常的压力环境,处于放松的“闲逛”状态时,大脑会进入“默认模式网络”。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更容易激发创造力,缓解焦虑,甚至完成自我疗愈。就像网友说的:“以前旅游是为了逃离生活,现在旅游是生活本身。”不用打卡网红地标,不用发朋友圈证明“我来过”,纯粹地感受当下,这种松弛感才是旅行最珍贵的意义。
这也让我想起日本的“散步学”概念——旅行的乐趣不在于抵达终点,而在于漫无目的的行走。在京都的古巷迷路时闻到的抹茶香,在厦门街头偶遇的流浪猫,这些意外的小确幸,远比攻略里的必打卡景点更让人难忘。
评论区好多姐妹也深有同感:“以前旅游是为了发朋友圈,现在旅游是为了取悦自己”“在青岛海边坐了一下午,啥也没干,但感觉治愈了一整年的疲惫”“裸辞后发现,其实不上班的每一天都像在旅行”……
宝子们,下次旅行不妨试试放下攻略,关掉导航,像个本地人一样漫无目的地闲逛发呆。说不定你会发现,旅行的意义从来不是特种兵式打卡,而是在陌生的城市,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松弛感!
上班一年后的面相变化,上班一年后整个人肉眼可见的变成熟了,上班果然可以改变一个人。...
2025-04-11 15:42:31上班一年后的面相变化25岁裸辞后找了个上1休1的工作,7500?真的假的?"若对收入要求不高且无房贷等负担,这类工作能满足基础开支。有案例显示,部分岗位如咖啡店学徒、监控室值班等月薪可达7500元左右。"...
2025-04-18 10:46:2725岁裸辞后找了个上1休1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