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天光水影相互映照,构建出一幅“蓝天碧水”的立体生态图景。近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数据显示,1至2月北京市PM2.5累计浓度为26.8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29.5%,创历史同期最低。通州区PM2.5累计浓度同比改善28%,累计优良天数53天,同比增加3天,为全市蓝天贡献了力量。
天气转好,离不开新能源车辆和机械的增加。2025年,副中心新增新能源公交车2辆,新增和更新新能源网约车104辆,新增新能源货车66辆。全区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近90%,巡游出租车新能源化接近100%,马驹桥镇物流园区新能源车使用比例达61%。此外,1至2月新增127台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包括升降工作平台、叉车、装载机等,新能源占比100%。同时积极推进加氢站建设,推动2座加氢站完成项目施工改造、加注调试及消防验收等工作,并加快公共充电设施建设。
区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副科长吴祺雷介绍,目前区域内一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报告专家复审,现场调研并指导12家企业进行绿色升级改造,正在加快推进10家企业实施“一厂一策”治理提升。1至2月开展了工业企业VOCs专项执法52家次,督促涉及企业全部完成整改,并针对台湖工业区等重点产业园区制定相关工作方案,推动园区绿色升级。
环境向好既需要产业升级改造,也少不了管理减排。通州区利用全市扬尘智能化监管平台,依托智能识别技术,自动精准识别裸土、料堆未覆盖、道路遗撒等违规行为,并以预警形式将问题线索报送至后台,构建起智能预警、分析、治理的高效闭环体系。1至2月进行非现场巡查5972家次,共发现问题13处,均已完成整改。经过严格治理,全区工地出入口尘负荷均值同比改善5.4%。
吴祺雷表示,2024年在3个施工项目上使用了基坑气膜技术,有效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今年计划再增加2个应用项目。对于相对分散的污染情况,通州区依据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污染物各时段高值走势,结合道路尘负荷、车载走航监测数据,深入剖析局地空气质量差的成因,围绕大气环境精细化管理,为属地提供精准指导与帮扶,给出针对性强的意见建议,实现一对一精准施策,有效改善了区域空气质量。
北京城市副中心迎来新的地铁大动脉。12月10日上午,轨道交通M101线一期工程01标段全面建设动员大会在通州区的通顺路站召开,标志着该线路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2024-12-10 15:22:00北京新添地铁大动脉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宣布,到2025年将集中推动400多项重点项目。在民生改善方面,计划开工建设北京服装学院通州校区和北京第一实验中学,并加快首都儿科研究所通州院区的建设
2025-01-16 13:29:41北京继续推动城市副中心建设油价最新消息显示,2024年12月30日星期一,距离新的一年仅剩两天。这一年里,油价经历了多次波动,最终以连续三次搁浅调整结束,整体表现平稳
2024-12-30 16:07:342024年油价已经连续53天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