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万美元拥有一台人脑细胞计算机 突破硅基计算限制。世界上第一台合成生物智能计算机刚刚诞生了。这台由Cortical Lab推出的计算机将人类神经元直接集成到硅芯片上,可以编程和自适应,甚至能够进行活体计算。这款名为CL1的计算机将于6月上市,售价约为35,000美元。
CL1使用的神经元是从干细胞培养而成的,在硅芯片表面形成信息处理网络,响应电信号并模拟生物大脑的功能。系统设计允许双向通信,电脉冲刺激神经元,并记录和分析其反应。为了维持神经元活力,CL1配备了一个生命维持系统,调节温度、气体交换等必要条件。与传统计算机不同,CL1没有GPU、CPU或RAM,而是依靠真实的神经元形成动态连接,专为需要真实学习能力的生物计算任务设计。
传统硅基AI存在巨大的能源需求、僵化的结构和有限的适应性问题,难以模仿人类智能。而生物智能则突破了这些限制。真实的神经元具有天生的适应和学习能力,能量效率极高,约每单位30瓦。在训练诸如Pong之类的任务时,CL1神经元的表现已经优于当前最先进的AI模型(如DQN、PPO)。在仅五分钟的游戏过程中,这些生物神经元就能以更少的训练步数达到更高的性能,展现出远超AI模型的样本效率。
CL1通过实时反馈回路实现了快速优化,稳定的电信号反馈加速了学习过程,提高了预测效率和整体性能。人体皮层神经元在Pong游戏中的连击次数相比硅基AI提高了约30%,表现出更快的学习速度和更高的学习效果。生物神经元的计算复杂性远超硅基AI,同时功耗仅为后者的一小部分——每个CL1单元仅消耗约30瓦,而AI GPU则需要数百瓦。
这项技术推动了医学研究的发展,可以用更具相关性的人体数据取代动物实验,促进人机融合。未来可能的应用包括高级药物研发、疾病建模和个性化医疗。此外,CL1还可能彻底改变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由生物神经元驱动的自适应机器人能够灵活应对不可预测的任务,并具备类似人类的响应能力,超越传统的硅基自动化系统。
CL1具备模块化设计,支持规模化部署;全球云端集成,可通过云计算远程访问和训练生物神经网络;低功耗高效率,30个CL1单元堆叠后总功耗仅约850瓦,远低于等效计算能力的硅基AI。这一技术不仅是一种理论概念,而是现实可行的合成生物智能,在效率、适应性和学习速度方面都已超越传统硅基计算。纯硅计算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
最近,微博上关于“经常午睡大脑可能衰老更慢”的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最新研究表明,经常午睡的人脑容量更大,相当于脑容量衰老减缓2.6年至6.5年。午饭后散步10分钟再午睡最佳,时长控制在30分钟以内
2025-01-18 08:44:56研究发现经常午睡的人脑容量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