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雨水节气,老传统“吃二样,做二事,忌二事” 千年习俗的智慧!雨水节气到来时,江南的巷子里弥漫着淡淡的艾草香。78岁的周阿婆踩着青石板,挎着竹篮往家走,篮里装着几尾活蹦乱跳的鲫鱼和一把嫩生生的荠菜。“雨水吃鲫鱼,赛过人参鸡;荠菜包春卷,吃了不攒病。”她念叨着祖辈传下的顺口溜,皱纹里漾着笑意。年轻邻居小陈好奇地问:“阿婆,现在超市啥都有,何必非按老规矩吃?”周阿婆眯眼望着细雨:“老传统能传千年,总归有它的道理。”
长江边的老渔民有个默契:雨水前后不撒网捕大鱼,专挑巴掌长的鲫鱼。这种“春鲫”肚里少淤泥,肉质细嫩无土腥。清代《清嘉录》记载:“是日取鲫鱼留蓄,谓可辟湿气。”重庆磁器口的渔船人家守着“雨水三吃”的讲究:清蒸鱼腹塞姜片,铺老坛酸萝卜丝,大火蒸6分钟,泼一勺滚油激香;煎汤铁锅煎至两面金黄,冲入开水瞬间奶白,丢一把嫩豆腐炖出蜂窝眼;酥炸裹红薯淀粉下油锅,鱼骨炸得酥脆,蘸椒盐当零嘴吃。老渔民教您一招去腥方法:杀鱼前灌一勺米醋,静置10分钟再冲洗,土腥味去得干干净净。
皖南山区的老人至今保留“雨水挖荠”的仪式:戴斗笠、挎竹篓,专挑石板缝里钻出来的野荠。这种贴着地皮长的野菜,叶片带紫纹的更鲜嫩,清《帝京岁时纪胜》称其“味甘性平,调和五脏”。北方派河北大娘用荠菜拌玉米面,蒸成“苦累”,蘸蒜醋汁能吃两大个;江南派苏州阿婆切荠菜末混入五花肉馅,包进薄如纸的春卷皮,炸至金黄,咬一口酥脆爆汁;岭南派潮汕人把荠菜剁碎煮糜,撒一把干贝丝,鲜得眉毛掉。宋代文人苏东坡曾为荠菜写诗:“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雨水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标志着春天的正式到来。每年公历2月18日至20日,当太阳到达黄经330°时,便是雨水节气。这个时节,气温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降水增多,大自然开始展现出勃勃生机
2025-02-18 08:18:20今日雨水这个节气里的美食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