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以亲以色列反伊朗的立场著称。2017年签署重启对伊朗强硬政策的总统备忘录后,中东地区本已脆弱的战略平衡再次被打破,一场涉及能源、地缘与核安全的国际博弈随之展开。
在会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前夕,美国财政部迅速出台针对伊朗石油工业的金融制裁方案。这次制裁特别提及每年向中国运输数百万桶原油的实体,这种精准打击既掐住了伊朗的经济命脉,又在中伊能源合作的关键节点施加压力,形成“一石二鸟”的战略效果。
美国政府将制裁理由归结于防止核扩散,但深入分析其政策脉络可以发现,核问题不过是战略棋盘上的明面棋子。从白宫发布的声明中可以看到矛盾表述——特朗普一方面声称决策左右为难,释放出愿意与德黑兰对话的信号;另一方面却持续加码制裁力度。这种看似分裂的表态实则暗含战略深意:通过制造政策模糊性,既为后续谈判预留空间,又保持对伊朗的持续高压。
佩泽希齐扬总统在制裁宣布后迅速表态,援引伊斯兰教义否定拥核可能性。这种即时反应既是对外界的回应,也是国内政治博弈的体现。作为温和派代表,佩泽希齐扬的执政基础建立在对经济困局的突破承诺上,其政策重心偏向于解除制裁、恢复贸易。然而,伊朗独特的政治架构决定了总统并非最高决策者,宗教领袖哈梅内伊的意志始终是决定国家战略走向的关键因素。
作为伊朗原油最大买家,中国在制裁阴影下面临双重考验:既要维护能源安全与贸易利益,又要应对美国次级制裁的法律风险。这种困境实质上是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碰撞的具体表现,暴露出现行国际秩序中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复杂纠葛。美国将金融体系武器化的做法不仅影响特定国家的双边贸易,更对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性构成长期威胁。
中俄两国在日本海与鄂霍次克海区域联合举办了名为“北部·联合-2024”的军事演习,这一举动不仅是双方军事合作深化的体现,也是地缘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信号
2024-09-11 15:29:59大V分析中俄联合演习目标朋友提到,现在任何政策利好都比不上让股市上涨来得有效。确实,当前国内最严重的问题是信心缺失。即使政策再密集、口号再多,如果不能直接提振市场和民众的信心,就难以迅速见效。而时间对我们来说非常宝贵
2024-10-18 15:05:41大V:能立竿见影提振信心的唯有股市近日,一起关于学校纪律处分的事件引起了公众关注。据报道,山西怀仁市云东中学的一名学生因为在晚上11点10分左右使用厕所,违反了学校所谓的“禁厕令”,遭到了严重警告处分,并影响了班级的德育考核成绩
2024-09-19 15:14:57大V评学生如厕被罚:没人性谈何育人伊朗近期公布的一段导弹袭击视频引起了广泛关注,视频中的导弹发射场景震撼,不仅展示了其军事实力,也激发了国际社会对其战略意图的深度探讨
2024-10-09 19:36:19大V:伊朗的导弹攻击暗藏玄机